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好的文学作品都是多主题的,对吗?
主题,文学作品,作者好的文学作品都是多主题的,对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好的文学作品都是多主题的,对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然,任何一个经典的文学作品都应该是涵盖多层面、多角度的主题的。你比如《神雕侠侣》,它这里有包含了精忠报国、爱情、友情、亲情和江湖侠义等多个主题。
像《哈利波特系列》就包含了魔法、友情、亲情、大义。
像振华三部曲《最好的我们》《你好旧时光
》《暗恋橘生淮南》则包含了懵懂的爱情、友情、师生情和暗恋等主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好的文学作品人物可能会多,但主题不会太多。无论怎样,都会围绕着“生活”这两个字来写。
多的是故事情节,少的是背后的观点。
就《红楼梦》而言,虽然故事情节很丰富,人物性格也很鲜明,但最后主要表达的是对反封建,反礼教的束缚的观点。
《平凡的世界》里面角色很多,人物与人物间的故事很精彩,无论是孙少安和秀莲白手起家的故事,还是孙少平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有所成长的故事,最后想要表达的也只是生活的不易。
所以,我感觉好的文学作品主题并不多,相反我觉得主题都是单一的。
我认为好的文学应该是蕴含哲理、有思想的文学。
曾经看过梭罗的《瓦尔登湖》,它是一本超凡入圣的好书,书中唯一的主题是:严重的污染使人们丧失了田园的宁静。
梭罗性格中最吸引我的,可能就是他性格中与我们不同的东西,他像隐士,山川草木为伴。
书中曾写过那么一段话,大概的意思是,如果我们要花一星期赚钱才能买到车票去想去的地方,那为什么不现在就出发,说不定走一个星期也能到,当时感觉有点哲理。
其实好文学更多赢的是思想。看多了会发现,好文学主题都是比较单一的,只是故事比较精彩,所以让我们有所误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题主所谓的多主题概念不知道是从哪里得出来的结论,其实和真正的文学作品的主题化概念根本不是一回事。
一部作品,当然会有主题,这是作者在努力营造的表达意向、文化价值和文学主张在文本中的具体展现。一个成熟的、甚至优秀的作者,会在文本中添加进去若干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透过外展的文学形象,向世人揭示一种或多种文化意蕴和文学内核,昭示文化之于人类、之于社会、之于心灵的强大灵魂洗礼和文章教化功能。
任何一个作者都有这种创作之前的创作欲望和创作冲动,涵盖了一个作者对于自身和他所处的生存环境最直观的反馈和诘问,也代表一种有可能转化为文学意向和发展趋势的有效探究──如果说,这就是作者的多主题设置,那这个观点一定会和作者的某些意向不谋而合,或者说近于趋同。
其实像这种通过文本强行塞进去若干个人论调、观点的作品,读起来并不像作者臆想中的那样轻松愉快或怡颜展眉。尤其是其背后的隐晦暗伏或者曲意回环会令很多读者感到如坠深渊,掉进了作者竭力塑造的巨大思想空洞里,常常产生晦涩难懂的难解议题,进而发生各种意见之间的无穷争辩,直到化解出很多作者并没有意向的文化主题。说得好一点,这是对作者文本的再一次深刻解读,说得糟糕一点,就是强行加入诸多社会基因元素,让本来清纯的文学作品平添了若干晦明晦暗的社会功用,有一种试图强奸文本意蕴的刻意作为,已然脱离了文本本身并不复杂的内蕴构造,上升到了一种莫须有的新高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好像我目前没有发现文学作品有多主题的现象。
在这里请一定要分清写作手法多样和主题多样的区别,这两个是完全的两回事,而一篇文章一般最好就是用一个主题,清晰的写下来,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大多时候,一个文学作品之所以优秀,就是因为它有自己清晰的逻辑主线,虽然有时候也有一条或者多条暗线辅助,但是最终都是围绕一个中心主题来的,至于它能分出来多少旁支的辅线,都跟文章主题没有关系,只是用各种写作手法来渲染和为文章锦上添花,而这也正是一个作家功底深厚的表现。
而一个好的文学作品需要遵循如下标准,才能算是好的作品。
第一:有清晰的逻辑主线。
有清晰的逻辑主线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逻辑主题,一篇文章要表达什么,要让读者能看完清楚的明白,这样基本上作品就成功了一半。
这就如你是张三,绝不能说换个行头就变成了李四,那样写出来的作品不可能让人们认为是优秀的。
第二:运用各种丰富的写作手法。
丰富的写作技巧对于写作是加分项,可以让作品看起来棱角分明,有血有肉,而不是看起来干涩和混乱。有时候我们看一个人的作品,总是能找到它有趣和引起共鸣的地方,那就说明这个作者善于运用写作手法,善于找到读者的痛点,直击人们内心深处,但是请注意,最终它们都还是为了表达一个主题,为文章的主题做服务的。
第三:深刻反映一种社会生活和问题。
不管是哪一部小说或者文学作品,都会有故事背景支撑,有人物和情节的独特发展,并可以揭示一个社会的客观现象和社会矛盾,反映一个问题。也可以说,前面所有的文学手法和结构的铺垫,都是为了最终说出一个问题或者道理,反映一种社会现实,最终给人启示,让人们达到阅读后安慰心灵,增长智慧的目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