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四季豆雨后容易发生哪些病害?
叶片,锈病,豆荚四季豆雨后容易发生哪些病害?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四季豆雨后容易放以下病毒:根腐病、锈病、枯萎病、煤霉病、病毒病、炭疽病、疫病等。雨后容易放的虫害有:地下害虫、豆荚螟、潜叶蝇、蚜虫、红蜘蛛、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其中病害重点抓锈病、白粉病防治,虫害特别注意花期防治豆荚螟。
喜欢的朋友麻烦给个赞,小丽一如既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四季豆病虫害
一、病害
1.炭疽病:炭疽病为真菌性病害,周年可发生。其菌丝体和分生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存活,或伴着种子、风雨传播。高温高湿、低洼积水、肥水不足、植株长势差容易发病。叶、茎、荚都会染病。叶片受害出现黑褐色多角形小斑点。茎上病斑为褐色、长圆形、稍凹陷。荚上的病斑暗褐色,近圆形,稍凹陷,边缘有粉红色晕圈。种子上的病斑为黑色小斑。
2.根腐病: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多年,借风雨、流水传播。土壤粘重、积水、连作、高温及太阳雨后易发病。四季豆染病初期下叶变黄、枯萎,但不脱落。病株主根上部和地下部分变为黑褐色,病部稍下陷,有时开裂到皮层内;侧根逐步变黑、腐烂。主根变黑腐烂时,病株枯死。
3.疫病:该病由卵菌纲藻状真菌引起,菌丝体或孢子及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或越夏,孢子借风雨和灌溉水传播。潮湿天气、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或气温达25~28℃时易发病。疫病主要在四季豆的叶片和茎上发生,初为暗绿色水浸状不规则形病斑,后转为褐色。高温高湿天气,病部表面长出白色霉层。防治该病应注意实施预防性用药。发病初期可使用治疗药剂,另外,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
4.锈病:锈病为真菌性病害,病菌在病残体越冬,随气流传播,由气孔入侵。水滴是锈病萌发和侵入的必要条件。高温高湿、生长后期多雾多雨、日均温24℃左右及低洼积水、通风不良的地块发病重。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初期产生黄白色斑点,随后病斑中央突起、呈暗红色小斑点,病斑表面破裂后散出褐色粉末。叶片被害后,病斑密集,迅速枯黄,引起大量落叶。
5.煤霉病:该病主要在叶片上发生危害。发病初期叶背面出现淡黄色近圆形或不规划形的病斑,叶边缘病斑不明显。病斑上着生褐色绒毛状的霉点,即是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后期病斑为褐色,严重时叶片枯萎脱落。低洼积水、潮湿天气、田间荫蔽则发病重。
二、虫害
1.豆荚螟:豆荚螟经虫蛹在土壤中越冬,每年发生9~10代,世代重叠。高温和湿度大时易发生。豆荚螟以幼虫危害为主,蛀食花蕾和嫩荚,造成大量落花落荚。豆荚被蛀食后有虫孔、虫粪,易腐烂,且影响商品价值。防治豆荚螟最重要的是做到\"治花不治荚\",要抓紧在花期(即幼龄虫期)施药,并掌握在早上6~9时开花时喷药。
2.蚜虫:蚜虫又称狗虱虫,种类很多,危害四季豆的主要有桃蚜和萝卜蚜,虫体小,在广东每年可发生40多代。蚜虫以成虫群集于四季豆的嫩叶、嫩茎上吸食汁液,造成叶子卷缩、茎芽畸形、植株变黄矮小,生长不良。蚜虫是病毒病的传播者,所造成的病毒危害远大于虫害本身。蚜虫主要靠药剂防治,可选用无公害农药。
3.螨类:危害四季豆的螨类主要是叶螨(红蜘蛛)和茶黄螨(白蜘蛛),在广东1年发生20代。叶螨主要群聚在植物叶片背面吸食汁液,使叶片受害。早期症状出现退绿斑点,呈现网状斑纹;后期斑点变大,叶片变黄脱落,引起植株早衰,产量大减。茶黄螨主要寄生于植物的幼嫩部分,如生长点、新叶、花蕾,刺吸植株表皮。受害株出现矮化、叶缘卷曲,叶片背面呈现锈色,锈色是茶黄螨危害的主要特征。受害严重的田块,叶片枯死脱落,植株早衰,落花落荚。及早防治是防治螨类的关键。当田间有2%~5%的叶片受叶螨危害或田间出现第一片受茶黄螨危害的叶片时即应喷药防治。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