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写不出小说是不是因为看的小说还不够?
小说,自己的,不出写不出小说是不是因为看的小说还不够?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写不出小说是不是因为看的小说还不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好象不能一概而论。如果写不出小说是因为看的小说不够,照此推论,看小说多就能写出小说了?分明不太可能——写小说若是那么容易,岂不人人都成了小说家!
因此,写不出小说,并不是因为看的小说不够。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写不出小说呢?
一、没有感觉
写小说是需要感觉的,落笔之前起码要打好腹稿,对自己要写什么东西做到心中有数,感觉心里有了谱才能动笔。陈忠实老师在写《白鹿原》之前,光是准备工作就做了两年,查资料,做笔记,谋篇布局,开头结尾,仅开头“白嘉轩后来引以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这一句话,就斟酌推敲了许久。过去有一段时间,文坛评论界反对“主题先行”。我对此一直抱有怀疑态度。没有主题就冒然动笔,连自己要告诉读者点什么都不知道,岂不是信马由缰,信口开河,后果恐怕不妙!
二、没有语言
是指没有自己的语言。小说是靠语言完成的,这语言只能是自己独有,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并且要贯穿始终。鲁迅的语言像投枪匕首,直逼人心,读着让你感到隐隐作痛。赵树理的语言像农村大叔和你聊天,让你觉得是坐在自家炕头上嗑着瓜籽,喝着茶水,唠着闲话,越唠越有趣。老舍的语言分明是京腔京韵,不知不觉让你觉着自己也成了京城人。小说是让人读的,没有自己的语言风格,只能是人云亦去,会把读者读睡着的。
三、没有故事
我始终固执的认为,小说就是讲故事,靠故事来吸引读者。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现过意识流风潮,写小说完全靠主人公的意识向前推进,牵着读者鼻子跟着他的意识走,淡化了情节、对话。那时候三天两头冒出个“主义”,搞得也挺热闹,可惜没热闹多久,就消声匿迹了。目前偶尔也有作家想改变自己原有的模式,不时弄个新写法,其实也是借鉴国外大家的路子,让国内读者眼前一亮。只是作为普通读者读小说,不是读专业论文。归根到底还是要看故事能否吸引人。故事不吸引人,谁还能读得下去呀!
四、没有人物
文学是人学。这是早已定论的事。无论故事怎么热闹,还是靠人物来支撑。读者最后记住的是人物,不是故事情节。塑造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是小说的最后宗旨。那些脍炙人口的故事情节,哪一个不是人物在挑大梁?孙悟空,贾宝玉,诸葛亮,宋江,是他们在演绎着四大名著。当然这是古典名著,不是一般作者能塑造出来的。可我们现在谈的是小说,总不能拿低档次的东西来参照吧?有没有典型人物是一回事,人物塑造得成功与否是另一回事。前者是态度问题,是前提。后者是水平问题,是能力。能力可以逐步提高。但没有前提,则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五、没有灵魂
灵魂其实就是主题。一篇小说,不管是长篇中篇还是短篇,终归要告诉读者一定的东西。当读者读后放下书,不激动,不感慨,没有产生共鸣,没有拨动读者的心弦。只不过是看了场热闹,有的连热闹都没有,完全是作者在自言自语自作多情。这无疑是失败的作品。说是垃圾太难听,可不是垃圾又是什么?忘了是哪位名人曾说过: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图财害命!话说得有点刻薄,也不无道理。所以才有这个说法:想给读者一滴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想让读者感动,首先要自己感动。
瞎掰了这些,恐要被贻笑大方。好在脸皮厚,不然哪敢胡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写不出小说是不是看的小说还不够?我的回答是:写不出小说与看的小说多少没有直接关系。阅读的小说多了,只能是对自己的创作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是,要想写出好的小说,主要还是要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人生。
首先,好的小说不是作者培训班和读小说作品里产生的。我们许多人认为,作家是通过学习班培养出来的。有的感叹,自己没有上过专门的大学也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阅读的小说也少,所以写不出像样的东西,并为此时常感到非常苦恼。
其实作家从来就很少由中文系培养出来的,也不是以阅读小说的多少来衡量的,而是在写作实践的感悟和历练中锻炼出来的。纵观中外,许多知名的大作家起初的学历并不高,阅读的并不多,为什么他们后来能够写出鸿篇巨著,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生活的实践。文学,是一种高尚的事业,是我们崇高的实践过程。
其次,阅读小说多少与能否创作出好的作品没有直接关系。我的老乡邓友梅先生,本来就是一个旧社会乡村农民的后代,贫穷农村的孩子吃不上、喝不上,更没有钱去读书。他14岁走上革命的道路时,一个字也不认识。因为他不认字也没有力气,就被安排在部队的宣传队,承担的工作就是给宣传队搬运一些比较轻巧的东西,很重的器械他也搬不动。起初,他在宣传队只负责打呱哒板,宣传队员在部队行军途中或休息时,有的唱歌,有的说快板书,他就只能用力的跟着节奏“啪嗒”“啪嗒”的打呱哒板。全国解放后,邓友梅先生被送进了识字班学习汉字,他认识一些字后就开始写东西,当时也没有想到后来要当作家,最初写的东西很简单,就是凭着记忆把行军途中宣传队员的说唱词,用文字整理记录下来。慢慢的日积月累和坚持写作,最终他成为受人敬重的知名大作家,他的作品畅销国内外,许多文稿被编译成外文版享誉世界。邓友梅先生的成功,重要的一点就是会观察生活,小说的来源必须是生活。
再是,阅读小说只能说是对写作小说有所帮助,但不是绝对的因素。一个好的作品,只能是在获得生活素材后,巧妙的利用各种思维活动来完成。要在生活的基础上,放纵自己的想象、联想和梦想,去编织那些美好的梦幻般的真实和实践,让他变成我们文字中的另一种生命样态,另一种社会现实,另一种社会风景,另一种社会实践,滋润着无数沮丧、暗淡的心灵和生命。阅读只能说是文学的一个实践活动,阅读不光是一种需要,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喜欢读书的人,才是懂得生活的人,所以古人才有了“得好友来如对月,有奇书读胜看花”的感慨。所以,阅读小说特别是阅读过一些好作品的人,才会有别样的收获,阅读只能是文学的实践之一,而不是唯一。阅读可以打开我们的眼界,让我们经历了、感受到了、明白了,晓得了,懂得了,除了我们所经历的人生之外的各种各样的人生样态和其它的经历,对于认识生活、了解生活有所帮助。至于有的作家说“至于读书对我的写作有什么帮助,我想说的是,如果我不读书,我什么都不是。”这只能说阅读在文学写作实践中的力量所在!而不是说,阅读小说多了才能写出好的小说。
上一篇:你女朋友要是在结婚前贷款30年买了一套房子给她父母住,你会不会有意见?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