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有的人总是看不到周围的世界,在内心自我满足,做井底之蛙?
自己的,井底之蛙,青蛙为什么有的人总是看不到周围的世界,在内心自我满足,做井底之蛙?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什么有的人总是看不到周围的世界,在内心自我满足,做井底之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自身价值是多少。
我有个发小,邻居也是从小光屁股长大的,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同班同学,生在农村,长在农村。高中毕业后,我做起井外之蛙,背起行囊远走他乡,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寻求新的生活。经过几年的打拼,虽说小有成就,但离现实的生活差的还很远,自已也觉得心身疲惫。偶有一日,回到离别已久的家乡,再次见到从小在一起光屁股长大的发小,早已物是人非了,当时我劝他到外面一起发展,他却做起了井蛙之人,不舍得放弃农村这块小天地,如今却成了远近闻名的养殖大户,家中已达上千万资产,这次见面自已觉得很没面子,试想,井蛙之人有何不好,虽说空间小了些,能量却不一定小,创造的价值也不一定小。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这就是夲人的观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内心自我满足,甘做井底之蛙的人一定是快乐的。如果你是一只蛙,就在属于自己的井底生存并享受属于自己的幸福吧。
从上幼儿园或者更早,我们就都知道井底之蛙这个故事,都从心底鄙视那只守着一口井,看着井口一片天,不愿跳出去,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的青蛙。井底之蛙成了一个目光短浅、盲目自大的反面典型。
暂且不论,井有多深,青蛙能否从井中一跃而出。我们试想一下,一只勇于追求光亮、不甘于守在井底的有智慧、有勇气的青蛙,经过无数次的努力,终于来到地面的青蛙会怎么样。
青蛙终于跳出心满意足生存了多年的井,它被眼前的世界震惊得目瞪口呆:天是那么大,大得无边无际,自己居住的井这样小,就像井底的一粒细沙。青蛙仰天大叫几声,蹦蹦跳跳走向广阔无垠的新天地。
井底之蛙不能像鸟儿一样飞翔在天空,不能如骏马一样奔驰在草原。大海波涛汹涌、高山险峻陡峭、沙漠炎热干燥……井底之蛙茫然无措,不知何去何从?
筋疲力尽,饥寒交加的青蛙趴在距离自己那口井不远处,奄奄一息。它想起坐井观天的日子,方寸之间自由自在,舒适安逸。它又看看天空,它毕竟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看到了更加广阔的世界。
井底之蛙毕竟是井底之蛙,它的身体状况、思维方式、生活环境、决定了它的生存和发展。如果你是一只井底之蛙,就坚守一方天地,保持内心宁静,经营好自己的王国,做一只快乐知足的井底蛙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您的这个问题涉及到人的“生存状态”了。
我们怎样活着,才算是好的状态呢?古往今来,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主流形态。比如说盛唐,豪气冲天,让行剑天涯的李白,学魏晋时的陶渊明那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不现实。
您说的“井底之蛙”,这篇寓言我们都很熟悉。时代进步了,这只蛙也进入了网络时代,只要蛙不拒绝,在井底可知天下事、做天下事。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特点,也会有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能说哪一种状态就是最好。比如有的人闲不住,整天东奔西跑,外事能力强;还有的人经常闷在家里,虽然人没动,但或是思想在飞,或是心神入静……,也是一刻没有闲着,尤其是人到中年以后,慢慢过上“减法”的日子,和年轻时的生活状态会截然不同。再用“井底之蛙”去形容固步自封有点过时了,蛙会很不服气地说“俺虽在井底,但比杜甫还忙”。
再过几百年,科技进步不知象啥样了。也许人类进入遨游宇宙时代,“井底之蛙”早已成为遥远的传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骄傲看不起人呗,
家庭工作感情都不差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从小处讲这是人的秉性所致,它源自于人的内在因素,即惰性。因为惰性所以不愿也不想超越自我熟悉的范畴,不想探知更多的外部世界,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满满的麻木,满满的失去思考的动力,于是随着外部世界的进步,这样的人被慢慢抛弃,成为井底之蛙自是必然。
从大处讲是眼界和格局所致,这源自于外部因素,即经历、教育、圈层等因素。即便有向外的意识,但因为眼界和格局所限,向外的角度和广度是有局限性的。
第一种人需要有人托,拖出他的世界,就会豁然开朗。第二种人需要有人指,指明方向,就会云开雾散。
上一篇:我的C4世嘉夏天开空调,大脚油跑不到一百,往上提不动了,是怎么回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