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你对元朝了解多少?这个朝代有哪些看点?
蒙古,元朝,帝国你对元朝了解多少?这个朝代有哪些看点?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了解的不多,元朝的特点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 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漠北建立大蒙古国后开始对外扩张,先后攻灭西辽、西夏、花剌子模、东夏、金等国。蒙哥汗去世后,引发了阿里不哥与忽必烈的汗位之争,促使大蒙古国分裂。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元“中统”。 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次年迁都燕京,称大都。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战消灭南宋,结束了长期的战乱局面。之后元朝持续对外扩张,但在出海征伐日本和东南亚诸国时屡遭失利,如元日战争、元越战争、元缅战争、元爪战争等。 元中期政变频繁,政治始终未上正轨。后期政治腐败,权臣干政,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导致元末农民起义。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随后北伐驱逐元廷攻占北京。此后元廷退居漠北,史称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夺政权建立鞑靼,北元灭亡。 扩展资料: 元世祖忽必烈在统一中国之后,并没有停止对外的军事行动。此后,元朝曾两征日本、两征安南(今越南北部)、两征缅甸,先后使高丽、缅甸、台城、安南等地成为元的属国。 在国内,为了统治汉族人民,元朝统治者将国民分为四等,即蒙古人、色目人、北方汉人、南方汉人。在这种制度下,汉人的地位极底。成为了蒙古人与色目人驱使的对象。故而,在元朝统治初年,曾发生过多次汉族与南方各少数民族反抗蒙古暴政的起义,但都未能成功。 因为蒙古族以前的生活方式大多以游牧为主,生产力较低。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自忽必烈以来,历代元朝统治者都以农业生产代替了畜牧生产,所以元朝的农业有了极大的发展。由于元朝的疆域扩展到了西亚地区,使得欧洲与中国的交往更加频繁,技术交流更加迅速。 经济的起步带动了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在元朝年间,中国南方的棉花种植已非常普遍,所以纺织业也随之发展起来,出现了以黄道婆为首的一批手工业者,使当时的棉纺织技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此外,因漕运、海运的畅通及纸币的流行,商业在元朝也极度繁荣起来,使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庶的国家之一。元世祖年间,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曾到过中国,在它撰写的《马可·波罗游记》中详细的记载了当时元朝大都的繁荣景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元朝是短命王朝,对中国影响巨大。这种影响,或许是负面的。华夏子民遭受最不公正对待的时候,就是在元朝。有一句话叫:“崖山之后,已无中华”。毋庸置疑,陆秀夫负幼主蹈海而亡,南宋政权覆灭,蒙元入主中原,意味着中华文明的浩劫,华夏民族精神被打断脊梁。
首先,蒙古征服者的暴力行为,使人口锐减。蒙古人在征途中,经常有个令人发指的行为——屠城。虽然蒙古人在东亚进行的屠城远远少于中亚和欧洲,但是中国史书上的记录比比皆是。除了匠人之外,有些城市男女老幼皆遭屠戮:
1213年攻密州,屠之。1216年攻广宁,除工匠优伶外,悉坑之。1219年,屠绛州。“肃州城破,有旨尽屠之。唐兀人昔里钤部请入城救人家族,于是幸免者仅一百零六户。”
蒙古第二代大汗窝阔台继位之后,蒙古人的屠城记录开始减少,但是据说伯颜攻宋的时候,依旧屠城二百。随着蒙古铁蹄的南下,人口一直在锐减:
蒙古灭金之后,金国境内人口比战争前减少了百分之九十,要知道长江以北的金国,在北宋以前皆汉土,其中的汉人不少;四川在宋代曾繁盛一时,人口近两千万。蒙古大兵过后,仅剩八十万。
其次,蒙古人的粗暴统治,对华夏民族精神的打击,对华夏文化的折损。中国人本是世界上最骄傲的民族,自古就有“居天下之中”的优越感,华夏文明教化“四夷”,即便国土沦落于外族之手,这些入侵中原的外族,多半会被强大的中华文明所同化。“五胡乱中华”时期,北魏孝文帝弃鲜卑旧俗迁都洛阳,两宋时契丹人建立的大辽政权、女真人建立的金政权,都在逐步走向汉化。唯有蒙古人建立的元,是个例外。
元世祖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四个儿子中最仰慕中华文明的,可是他建立的大元,依旧把人分成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汉人,四等南人。所谓汉人,是生活在中国北方的汉人;所谓南人,是指生活在南方的汉人,也就是南宋遗民。
蒙古人、色目人可以轻易入朝为官,而汉人、南人的机会就少得多了。四等人的待遇有高低,汉人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蒙古人杀死汉人,只需打五十七下,征烧埋银;而”汉儿殴死蒙古人“,则要处死,并“断付犯人家产,余人并征烧埋银。”
汉人还不能骑马、不能学习拳击武术,不能乘马、不能用马拉车,甚至不用能马耕地。蒙古王公贵族可以轻易把汉人从自己的田地中赶跑,农民在其他朝代还可以做个自由农,为国家缴税就可以了,可是农民在元朝往往沦为农民。社会底层汉民处处受钳制,没有尊严也没有自由。那么上层精英分子呢?
同样是没有出路。在元以前的朝代,中国有士人治国的传统。社会尊重读书人,读书人也能够通过参加科举考试,在朝廷中找到一席之地。元朝的统治阶层大多数是文盲,他们重视匠人和医生,但是不怎么尊重传统的知识分子,就是儒生。
元朝有个奇葩的排名:“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汉族知识份子的地位,在历史上首次从“四民之首”跌落到“十丐九儒”。很明显,蒙古人不能理解自春秋以降,读书人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发挥的作用。在他们眼里,能看病的医生、能制作器具的工匠、能获取猎物的猎人、能生产粮食的农民,都比读书人有用。因此,元朝不怎么重视开科取士,元朝109年,实际科举考试不到二十次,总共录取的人数还不如宋朝某位皇帝一朝录取的人数多。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