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农作物在气温超过35度时,光合作用还发生吗?
光合作用,温度,叶片农作物在气温超过35度时,光合作用还发生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农作物在气温超过35度时,光合作用还发生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光合作用是需要酶参加的反应,酶活性的高低影响着光合作用的速率。温度的高低控制这酶活性的强弱。温度过高,会使农作物体内酶的活性降低,光合作用基本不进行。
一般农作物可在10-35度下正常的进行光合作用,25-30最适宜,超过35度光合作用下降,40-45度即完全停止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释放氧气的过程。
影响光合作用有内部和外部因素:外界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光质、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矿质元素、水分。内部因素主要有酶的种类数量、叶绿素含量、叶片含水量、叶的发育阶段等。
适当调控温度,农作物就会生长得很好,温度过高,影响农作物水分的吸收和散失,还会促使真菌致病物质的滋生。可以通过通风设备来降温。
各种农作物的生活习性不同,光合作用强度也不会相同,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光合作用不再增加,即达到饱和点。因此温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
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温度可以提高酶的活性,加快反应速度,有利于农作物光合作用进行,也会促进呼吸作用。一般温度在0-35°C之间增加时,光合强度成倍增加。但超过40-50℃后,光合强度不再增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不能一概而论,各种作物都有各自的光合饱合点。达到各自的光合饱合点之后,光合作用不再增强。
作物光合作用的强弱跟空气的湿度、二氧化碳和体内的水分及叶绿素有很大的关系。正常情况下,光合作用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但达到光合饱和点之后,光合作用就不在增强,如果温度和光照持续升高,光合作用反而会下降甚至停止,有些不耐光的作物会枯萎死亡。
所以,各种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对温度和光照没有统一的固定标准,也没有统一的限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气温超过35度有可能形成干热风
光合作用与温度
理论上来讲夏季高温相对于冬季低温,其农作物的叶子的光合作用更好。但是温度超过了一定数值是会影响到光合作用的,比如气温35度。
光合作用与干热风
并且,在自然现象中,如果气温超过35度,并且湿度在25%以下,风速大于3米/秒,这种自然现象可以称为严重干热风,干热风对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影响非常大。如果只是气温超过35度而没有满足其它两个自然条件,但多少还是会影响到现在的农作物的光合作用的,比如玉米。
35度不会让光合作用停止
但即使气温超过了35度也绝对不会有光合作用停止这一现象,只是这种气温下玉米田容易引发干旱,建议及时观察土壤干度,以保证水分对玉米的供应。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光合作用和温度、光照、二氧化碳等成比例关系,作物不同,可能会根据温度的上升,减缓光合作用速率,但是在35℃,光合作用依然会产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通过观察,葡萄果实膨大到转色期这段期间:25-30°C是葡萄生长发育的最佳温度。
(1)当超过35°C,参与光合作用的生物酶活性降低,光合作用明显放缓,即:叶片中的叶绿素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能量的能力减少了;
(2)当超过40°C,光合作用急剧下降,这个时候叶片容易晒伤晒焦;
(3)当超过45°C,叶片开始死亡,甚至作物可能休眠,在以色列的大部分地区,新疆、云南局部地区可能出现45°C高温现象。
我们知道叶片是养分的造工厂,养分的质量决定于叶片的质量,厚实翠绿健康的叶片是营养全面充足的保障。当出现异常高温后,叶片气孔为了减少蒸腾作用,开始闭合,热量不能被释放,叶片容易被灼伤,甚至晒焦,此时,光合作用受阻,叶绿素合成能力降低,加速叶片老化,营养优先满足了叶片,供给果实的能量减少,因此,果实膨大变慢,转色就会受阻,甚至不转色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温度过高时会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有所影响,温度过高会使植物体内的酶活性降低。
因为影响光合作用的内部及外部因素不断变化,因此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经常改变着。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有光强、光质、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影响光合作用的内部因素主要有叶片叶绿素的含量、叶片含水量、叶片的发育阶段等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