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老公问苏北逢年过节有什么习俗,他是福建人,而我在外上学好多年,也不太懂?
苏北,腊月,灶王爷老公问苏北逢年过节有什么习俗,他是福建人,而我在外上学好多年,也不太懂?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老公问苏北逢年过节有什么习俗,他是福建人,而我在外上学好多年,也不太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过年的习俗跟祖国各处没有大的区别,大体过年从头年的腊八开始,除夕和春节为高潮,农历二月二龙抬头全部结束,近两个月,恁长时间,听起来挺逗的,可这是老祖宗传承的国粹,不论你怎想都得这样过。不过我要说的是小时候的过年,不知怎的总觉得那时过年有味道。 要谈过年就不得不从腊八谈起,腊八是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春节的序幕,这天按习俗家家都得喝腊八粥,腊八粥也称七宝五味粥,无非用来祭祀和祈富。有钱人家很讲究,弄的好复杂,我家不算富,印像中也就是喝顿甜粥罢了。记忆中留下的细节不多,反到对腊八过后忙年印象颇深。大概是男孩吧?我最喜欢瞧人杀猪。那年头还是大集体,队里杀猪的场面最为壮观,每每要杀猪了,全村人都会到队房去,早见十几位壮汉“磨刀嚯嚯向猪羊”。队长号令刚下,猪圈里一片鬼哭狼嗥,三下五除二,按头劈腿,几个汉子一用劲,猪们就仰面朝天,成为门板上的困兽,毫全无招架之功。打下手的端来面盆,凳在猪脖子下方,主刀的拎着煞亮的杀猪刀,口中念念有词,瞄着猪喉节下面方寸之处,白刀进红刀出,一刀毙命,猪也就小腿少许抽搐几下,再也不能动耽。随着汩汩的鲜血流入面盆,观看的人群中便传出阵阵喝彩,当然也有些胆小的撇过脸,不敢细望。刀手在乡下是受人尊敬的汉子,如若刀手不能一刀见红,会被人取笑的,甚至能丢弃掉自己多年来争得的荣耀,滚到旁边呆在去。猪死了,刀手再用杀猪刀在猪的小腿处划拉条口子,找根铁条从刀口处穿遍猪的全身,找来运气足的,猛得一吹,猪就像皮球般鼓涨,再用烧的滚烫的开水一浇,铁刮子顺毛根荡过,猪就算杀好了。跟着继续再杀,十几头猪下来,人们渐渐腻味,只等着分肉了。孔子会说:“食色性也。”他也晓得“三月不知肉味”的苦处,老百姓一年忙到头不就等着这一天,有肉好过年吗? 腊月二十四就是送灶,在这前后些日子,人在他乡的游子毋论离家远近,富贵贫贱,都会争先恐后地往家赶,因为年的脚步越来越催着流浪的心飘在回家的旅途中。这时你要到镇上转转,就会瞧见那人流匆匆忙忙的脚步。说起送灶,就不能不谈到灶王爷。灶王爷也就是司掌饮食的神仙,每年腊月二十四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工作,老百姓害怕它打小报告,就得整点吃的供起让它带着,留着路上吃。官也罢,民也罢,既然灶王爷要上天都得为之饯行,俗称“送灶”。有点行贿的意思,但也无伤大雅,不过想叫他讲几句好话,祈求来年上天多发慈悲,风调雨顺,有个好收成,有甚大不了的?读书人讲究衣冠楚楚,编出“衣食住行”四字,把穿衣打扮摆到第一位。其实百姓心中吃饭始终是第一位的,想想也是,不穿衣裳尚能将就,光腚算多大事啊?三天不吃饭试试?“民以食为天”,不把灶神供好行吗?我小时候看大人送灶那毕恭毕敬的样子,很是诧异,又不敢吱呀,就装成虔诚的样子,和大人们一起祭拜灶王爷,心里巴不得早点把它送走,因为灶台上供的那些玩意早就摄入我的法眼。 送灶过后各家都在忙年货,集市开始闹腾起来,平常就有三天一小集、五天一大集的乡下,几乎天天都逢集。苏北这带,历来就不算富庶,可集市人头攒动的景致,仍让你叹为观止。也是,男女老少没有不赶集的,尤其是那些大姑娘小媳妇三五成群、披红挂绿、招摇过市,十分惹人眼球。倒是我们这些半大小子不管那套,就知道在人裆里拱来拱去,什么都不买,就图热闹。也是,没钱能买啥?真正买东西的大都是一些当家的汉子,因为无论怎样贫穷,家家都得趁着过年称块肉扛些面回去打打牙祭。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孟德这句名言自从被小鬼子鸠山用过,几乎成了贬义。其实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不就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吗?北方人喜吃饺子,南方人喜吃年糕,我的故乡在淮河边上,地处南北气候和动植物分界线上,熊掌和鱼皆可兼得,占尽了天时地利。饺子叫“弯弯顺”,年糕谐音年“高”,都有吉祥如意的好兆头,我那时年小,只知好吃就行,不太留意这些,主要精力集中在玩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非常感谢你邀请,我也是福建人,所以不懂的苏北的过节习俗,你直接找一个苏北人就知道
网上说的如下:
2013年春节即将到来,很多年轻人淡化了地方过春节的特色,那么苏北老农垦人是如何过春节的呢?苏北老农垦人过年的主要习俗,如民谣所唱“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掸尘期,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鸡鸭;二十八,白面发;二十九,满香斗;三十日,守年夜。”苏北过年的习俗跟祖国各处没有大的区别,大体过年从头年的腊八开始,除夕和春节为高潮,农历二月二龙抬头全部结束,近两个月,恁长时间,听起来挺逗的,可这是老祖宗传承的国粹,不论你怎想都得这样过。 忙年:就和民谣唱得一样,从腊月开始,苏北老农垦人就开始忙着准备糯米粉、磨面,腊月半一过,就开始蒸年糕、涨饼、炒炒米;腊月二十以后,不论大家小户都要“请”香烛、菩萨像等。富裕人家还会把要采购的枣子、红白糖、油炸果、大糕等写在纸,称作“打年贷单”;临近春节,家家户户还都要买鱼,取意“年年有余”。 送灶接灶:苏北老农垦人把送灶和接灶合并祭灶,春节便从祭灶开姶。民谣中的“二十三,糖瓜粘”就是说的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对于祭灶,民间还有“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即官府腊月二十三、民家二十四、水上船民二十五举行祭灶活动。讲究的人家,还在火灶房的背面或东面设有灶王龛,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就把神像贴在墙劈上。民间传说,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保护家人。到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便要升天,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恶,所以这一天要“糖瓜粘”。送灶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和众神一同来到人间,过完年后,其他神仙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长期留在人家的厨房内。 掸尘:接灶以后,人们便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了,即从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大年三十晚为止,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做“掸尘日或“除尘日”。 贴春联:贴春联、贴喜纸等在苏北地区早已成了习俗,每逢春节期间,到处均能见到大红的春联。贴春联也有讲究,同一户人家,贴在大门、门框和房门上的内容也不相同;贴喜纸与贴春联差不多同时进行,喜纸多为大红纸镂空而成,镂空图案比较灵活。喜纸都贴于门头、窗头、灶头等处。压岁:农历腊月三十或小月二十九,都被称为“三十晚上”,全家人要团在一起吃“压岁酒”。吃过晚饭,家中长辈一般用红纸包好钱,送给儿孙,表示祝福;也有的是在大年初一早上给晚辈钱,称作“压口袋”,表示新的一年不缺钱。所有这些,被统称为“压岁钱”,其用意在镇恶驱邪,祝愿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 敬神拜年:大年初一,开门大吉,人们早早起来放“开门爆竹”。家主还要先起身燃香点烛,祈求平安;小孩子早上起身后,必须先吃一点甜食,方可开口说话;早上吃汤圆茶;家中晚辈要给长辈拜年,邻里间见面便相互道喜,互贺“恭喜发财”、“万事如意”、“心想事成”等等;登门拜年,以小孩子最为活跃,他们成群结队,挨家挨户地走,有的人家给拜年的小孩糖果、花生等食物,几家拜年下来,全身大小口袋装得满满的,有的小孩送回家后,再从未拜过年的人家继续拜年。 “春叙酒”和“财神日”:大年初二起,亲朋好友之间开始走动。从这一天开始,一些人家置办酒席,亲朋聚首,叫做“春叙酒”。“春叙酒”至今仍沿袭于世;“财神日”是对正月初五的俗称。这一天,各行各业开始营业,传说,财神菩萨要走遍千家万户,所以一早就要点烛敬香,以“接财神”,图个大吉大利。 春节随着初一拜年,初二新媳妇回门,初三初四走亲访友,初五小年,十五闹圆宵,二月二龙抬头,新年就在过年的日子里越走越远,春天也愈走愈深,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将到来,让我们珍惜这美好时光,辛勤的耕耘吧。
上一篇:信阳周末自驾游去哪里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