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么那么多企业去香港上市,找哪家香港上市辅导机构较好?
券商,香港,机构怎么那么多企业去香港上市,找哪家香港上市辅导机构较好?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怎么那么多企业去香港上市,找哪家香港上市辅导机构较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香港是中国面向世界的窗口,更是中国金融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历史沉淀使得它在中国金融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亚洲的金融中心,香港的融通地位优势得天独厚。企业在香港上市面对的是更大范围的投资者,打破了A股只能境内投资者才能参与的界限,扩大了企业自身的影响力,也是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名片之一。香港资本市场规模庞大,底蕴深厚,更容易挖掘投资方。长期以来由于A股市场散户规模巨大,机构投资者缺位,监管者充当了市场的“保姆”,A股距离市场成熟还有一段路要走。香港证券交易所制度规范,市场趋于成熟,监管单位也具有丰富经验,面对的是更大范围的投资人群,更加成熟的境外机构投资者,避免了A股散户投机氛围过重的现象。港交所参与积极性更高,交易活跃,保证了股票二级市场的流动性。香港外汇不受管制,摆脱了兑换的限制,税率低廉。自由灵活的交易市场,避免了行政类一定程度的干预。香港的证券场所达到了国际化的标准,港交所的上市制度有灵活性却不失严格。具备完善的退市、披露以及注册制度,能更好的体验到上市公司的价值。
通过上市公司中信建投A股H股大幅溢价可以看出来,作为中国证券行业的领头羊之一,中信建投的企业价值在市场上得到了充分展现,在A股上,该股股价超过20元。而在H股上,股价却不足6元!超过300%的溢价率,这背后不得不让我们审视A股市场的投机风险系数,对应机构针对中信建投的A股更是给出了卖出的评级,理由是存在较大下行风险。
港交所适应新兴市场的改制,2018年4月24日修订上市规则,主要涉及了以下三方面内容:①、允许同股不同权的公司赴港上市(因为合伙人制度错失阿里巴巴让港交所下定改革决心)②、尚无收益和盈利的生物类科技公司赴港上市③、公布创新产业公司将香港作为第二上市地的标准。而在A股上市却有着更加严谨的规格制度,我们以主板上市的基本条件为例:①、发行人是依法设立且持续经营三年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②、发行人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超过人民币三千万;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经营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五千万元,或者最近三个会计年度营收业务累计超过人民币三亿元。(这一点很大程度把很多初创型的互联网科技和生物型科技公司置之门外,互联网企业前期免费吸引流量和用户不会产生利润,甚至会连续多年亏损。亚马逊、阿里巴巴、京东这些脍炙人口的国际公司都是在连续多年亏损中成长起来的,显然它们不具备登陆A股的条件)。所以我们看到像小米集团、美团点评这样的互联网公司作为首批“同股不同权”模式企业都选择了在港交所上市,阿里巴巴也将在2019年下半年重回港股进行二次上市。由此看来,香港证券交易所对企业有巨大吸引力的。另外,A股也在上市制度上同样做出了重大改革,科创板的设立聚焦了市场眼球,注册制的落实扭转了市场风向,有利于有质地公司的发展和市场融资,更杜绝了壳资源的炒作,校正了登陆A股市场的源头。
对于上市辅导机构的选择要优先权威机构,公司的IPO必须聘请的中介辅导机构为三家:券商(包括保荐人和承销商两种)、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同时根据实际需要也要聘请资产评估机构、咨询机构等其他中介机构。上市公司选择券商的原则首要是券商自身资质资格的达到标准,保荐阶段的券商负责协助公司完成上市的总体方案和细节,在上市过程中起到核心作用,角色尤为重要。中国目前具有保荐承销资格的券商超过90家,其中包括我们熟悉的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国泰君安这些大型的证券公司。在选定券商之后,对于券商的保荐团队更要深入接触,保荐团队的作用至关重要,对通过审核通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与其说选择券商不如说是选择一个优质的保荐团队。另外可以对多个券商的操作程序以及实施方案、费用进行比较从中选取一个符合企业自身要求的保荐机构。并不一定是大的券商机构,因为企业上市要遵循规模对等的要求,上市工作现阶段被不断细分,不同规模的上市企业需要找到对等能力的券商机构辅导。对于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的选择同样需要遵循优质、专业、敬业的要求,选择符合上市公司需要的辅导机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资本规范成熟,是目前比较热门的上市点之一。准备上市的话,找专业的香港上市辅导机构,对于上市成功与否起到关键作用,绿专资本已有数十年的上市辅导经验,在技术操作、方案定制等都有独特之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个甲方市场。
第一个问题,不光去香港上市的企业很多,美国市场上市企业也是很多,A股现在科创板开了,已经几百家企业报资料了。核心原因只有一个,退出需求。2010年到现在,PE投资规模年平均基本在1000亿美元,需要退出啊。
第二个问题,至于选哪家机构,最好评估一下自己。什么行业、什么体量、估值的基本范围、所在行业在香港市场的表现等等;然后考察投行机构,不能太大,太大的机构并不代表团队强,有很多投行团队;也不能太小,尤其太新,经验不足;最重要的,要考察机构过往的承销能力、定价能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