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是什么导致了宋朝的重文轻武?
宋朝,武将,赵匡胤是什么导致了宋朝的重文轻武?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是什么导致了宋朝的重文轻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中国五千年浩荡历史中,宋朝其实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存在:它的文学风气蓬勃发展,将“诗余”也就是词发展到了巅峰,同时市场上也开始出现了纸币,百姓的日常娱乐生活继承了唐朝开放之风,达到了空前的活跃状态。而在朝堂之上,在宋之前的朝代是皇帝不好做,在宋之后的朝代是臣子不好做,因此宋朝可以说是君臣博弈之间的转折点。这个朝代是隋唐宋元明清中唯一一个较为分裂的朝代,北边时常受到西夏、金国、辽国的侵扰,西边毗邻吐蕃,南面还有大理国等潜在导火索。
与此同时,宋朝的羸弱也让许多生在这个时代的文臣武将感到奇耻大辱——“靖康耻,尤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这些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宋朝的风气就是重文轻武,那么宋朝的重文轻武,其根源是什么呢?又有何利弊呢?
要说一个朝代的风气来源最重要的要追溯到开国的两三个皇帝身上,毕竟他们奠定了整个朝代的基调。众所周知,晚唐末年基本上是藩镇割据的局面,也就直接导致了后来的五代十国这一乱象的产生。要说这五代十国最大的特点,那就是乌合之众的闹剧。对比中国历史上比较大的乱世:春秋战国、三国、南北朝,无一不是出了不少名将名臣,而五代十国很难看到成器的将领或者谋士。这个时期典型就一个字:乱!并且国与国之间会互相倾轧、背叛、十分的自私自利。
后周显德六年(959),周世宗柴荣崩,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登基。一朝皇帝一朝臣,尤其新帝登基也得培养自己的班底,于是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在皇帝的任命下逐渐掌握了国家的军权。
北宋建隆元年(960)正月初一,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将要对周不利,宰相范质也来不及分辨消息的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在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陈桥驿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随后,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胁迫周恭帝禅位。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为“宋”,仍定都开封。
从宋太祖登基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出来,他登基是名不正言不顺的,说难听点就是“篡位”。等到赵匡胤登基后他就会考虑了,他都能黄袍加身胁迫柴家退位,那自己千秋之后会不会有人来效仿自己的做法夺取他赵家的江山呢。于是后面就上演了著名的杯酒释兵权,赵匡胤从兵制出发,彻底改革,变得将不识兵,兵不识将。这便是重文轻武的根源之一。
那么这件事的好处仅仅是巩固他赵氏的政权,防止别人篡位吗?当然不止,还有更重要的是通过重文轻武的思想,他彻底将五代十国时期的文化断层和朝野上下的风气彻底肃清了一次,也再次过滤了一遍。
当然弊端肯定是很明显的,在国防力量上,弱后了就注定会挨打,何况宋朝还那么富裕,典型的手无缚鸡之力的纨绔子弟,周围的穷国不来打你打谁呢?
宋朝的重文轻武其实是有历史的必然性的,放在任何一个人站在赵匡胤的位置都不可能找到能够两全的办法。我们应当感谢“重文轻武”,不然我们不能见识到商品经济萌芽的宋朝,不能见到文化、思想异常活跃的宋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959年,五代十国的后周皇帝周世宗“柴荣”驾崩,7岁的柴荣第四子“柴宗训”继承摇摇于坠的后周最后一任皇帝,沿用周太祖的年号“显德”,皇帝7岁,皇帝的母亲皇太后二十八岁,两人都是两张白纸,又是孤儿寡母,无依无靠,理所当然的就要利用忠诚的将军来托扶朝政,这时,归德军节度使赵巨胤在众将中有勇有谋著称,成为最佳人选,小皇帝委以重任令带兵北上御敌,可谁知这个赵匡胤半路上掉链子,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与养父赵普老谋深算的爷们父子俩密谋兵变,杀了个回马枪,夺取了后周最后一位小皇帝柴宗训孤儿寡母的皇权,建立了大宋王朝,这就是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或是“皇袍加身”的来历。
当然,也是后来宋朝重文轻武的根源。
大宋重文轻武的利是结束了五代十国时期武将专权,动不动武将就发生兵变的局面,赵匡胤和柴家都是前朝的重臣,最后都取而代之的推翻了前朝,所以五代十国天下一直大乱国家不能统一,如果赵匡胤建立的宋朝不重文轻武,可能自己建立的宋朝也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在这种情况下,才坚定了赵匡胤杯酒释兵权重文轻武的战略。
宋太祖重文轻武的政策,很显然是利大于弊的。
北宋实行重文轻武政策,使国家得以安定,封建文明发展到中国封建历史的颠峰,再也不是乱世英雄出四方,有枪就是草头王,武将闯关夺溢就当皇帝的年代,宋朝的寿命也仅次于汉朝超过了300年的王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正所谓以史为鉴,什么是以史为鉴呢?
就这么说吧,中国历史上为什么越往后君权越集中呢,甚至明清都被称之为君权高度集中的朝代呢?
因为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尤其是开国皇帝,在开国以后,就会总结之前朝代尤其是前朝的亡国原因,借鉴之前朝代制度上的优势,以参考其失败之处,来完善本朝的制度,所以越到后面,往后的朝代参考的越多,制度自然越完美,因此明清被称之为君权高度集中朝代。
而在这个借鉴过程中,一般来说前朝对于本朝影响最大。以明朝来说,明朝为什么有刚明之称呢,很大原因在于明朝开国以后,主要借鉴了唐宋的得失,虽然前面是元朝,但主要借鉴了宋朝的利弊之处,因为宋朝对外太过软弱,所以明朝对外是绝不让步,宁死不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