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10岁内向、胆小的女孩如何教育?
孩子,胆小,家长10岁内向、胆小的女孩如何教育?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10岁内向、胆小的女孩如何教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这样倾向的女孩,90/100是大人所造成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孩子内向胆小的原因是什么?
所谓儿童的内向胆小,一般来说,并不是孩子没有跟人交往的社交动机,而是孩子缺乏社交技能。孩子不是不想交朋友,只是不懂如何交朋友。
我家小区是里就有这么个小女孩睛睛,大概5岁了,在小区里,不会主动和别的孩子玩,有时候只有碰见比较熟悉的大姐姐,她才会开心的被带着玩。我仔细观察了一下,这些内向的儿童其实特别渴望和别人玩,一旦有机会玩熟了,就特热乎,甚至一下都不离开新朋友。其实不是孩子内向胆小,只是欠缺一点儿社交技能。
全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性格开朗,那如果孩子胆小该怎么教育呢?我个人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不要在他人面前大声说自己孩子”胆小“
睛睛妈妈有时跟我吐槽,有时,不愿意带孩子下来,她见人不主动打招呼,觉得自己很没面子,每次都要给别人解释,自己孩子有点胆小。其实睛睛妈妈大可不必这样,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成长速度,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胆小”的标签,更不要在别人面前肆无忌惮地说自家孩子问题,当爸爸妈妈不停地强调“胆小”时,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越来越坚信自己“胆小”,反而加剧了自己内敛的性格。
有时,我带元宝下去玩,见到熟人,元宝不主动叫人,我会说:元宝可能现在不想讲话,对不对,玩一会儿就好了。虽然元宝有时也露出胆怯,但我相信,只要我多赞许,孩子会”胆大“起来的。
鼓励孩子大胆探索,不要以爱的名义限制孩子
有些孩子看起来对什么都缺乏兴趣,也不愿尝试……这类家长口中“胆小”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共同原因:缺乏探索欲。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多半是家长经常把“不允许”“不要”“别这样”挂在嘴边。 比如孩子想要爬高一点,家长怕有危险,孩子想去踩雨水,家长怕弄脏衣裤,孩子想多玩一会儿沙子,家长着急回家煮饭。家长时时刻刻的提醒,会让孩子觉得,这个世界处处有危险,未知的东西尤其可怕,自然会变得越来越胆小。所以我们家长要做的,只是保证在一定的安全范围内,该放手就放手,没有不摔倒就能学会走路的孩子,不要再以爱之名去限制他们对世界的探索。
利用小区这个熟人社会,为孩子创造”胆大“的环境
小区邻居,小区游乐场是孩子大量聚集的地方,孩子每天见到的孩子都差不多,家长应该充分利用小区游乐场,增加孩子之间的交往。可以先带孩子接近大一点的孩子,一般大一点的孩子知道谦让,有的孩子喜欢照顾比他小的孩子玩,这样一种固定群体的性质,可以训练孩子勇敢面对陌生人,如果碰上比较合拍的,两个家长可以留下联络方式,大家互相窜门都未偿不可。
结束语: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不少让他们感到困难和惧怕的事,家长的职责是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让孩子以积极平和心态去面对成长中碰到的所有问题。
我是元宝爸爸,教育实践家,多平台原创作者,分享专业的育儿、教育知识!欢迎关注我,留言咨询或讨论。本文系原创,抄袭必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的建议:孩子胆小、内向可能有特殊原因,比如有心结、体质因素,一定要“对症下药”。一般情况的话,有如下建议:
一是运动。
1、鼓励孩子参加户外运动。
户外运动能够避免孩子长时间呆在一个封闭的空间,持续做自己的事情。进入一个开放的空间,尤其是走到人群中时候,孩子会慢慢学会适应人多的环境,找到自己融入社会的方式。这个过程意味着走出来,不只是内向地思考,还要求与周围环境保持和谐。
2、鼓励孩子参加竞争激烈的运动。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一种生存法则。物种的进化就是在一种充满竞争的环境中进行的。虽然文明的一大特征是照顾弱势群体,但不意味着要放弃竞争的能力和欲望。现实是只有在竞争的环境中,人的进步最为明显,更容易学会与人相处,以及如何取长补短。孩子也会慢慢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有优势就会有自信。
3、鼓励孩子参加集体项目。
集体项目是培养团结意识、分享意识、协作意识的良方。比如足球项目、篮球项目、拔河比赛、接力比赛等,乃至扑克牌,都可以培养集体意识。集体项目最有利帮助孩子从内向和胆小的性格中解放出来。
二是交朋友。
1、鼓励孩子交同龄朋友。
同龄人传递信息的效率极高。也许孩子不愿跟家长交流,但非常容易跟同龄的孩子打成一片。带孩子人多的地方,方便孩子找到同龄的圈子,鼓励孩子大胆地去介绍自己、展现自己。至少要交2~3个朋友相对比较密切的朋友,在交流中可以走出内向。
2、家长要支持孩子与朋友的交流。
支持孩子与朋友交流,意味着家长要创造条件,比如请朋友给孩子过生日、一块写作业等。支持孩子自主交流,对内向的孩子不要过多限制。
三是家长要外向。
1、家长要有一定的社会交往。
家长也要有一定的社会关系,不至于总是封闭在家中,给孩子一个自我封闭的形象。家长有社会交往,孩子也能跟着出去见见世面,找到自己的知心朋友。当然,家长不能只顾社交而忽视孩子的交往。
2、多组织亲子活动。
多组织亲子活动,就是鼓励孩子多跟家长交流。家长可以创造一些机会,出门旅游,一块野餐,一块去看电影,一块去购物等等。这些机会都有利于孩子跟家长的沟通,这个时候有利于孩子敞开心扉,抛开内心的恐惧。
结语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经意间会遗留许多心结,比如打预防针的时候没有心理准备,比如在人群中找不到爸爸妈妈,然后会在意识中停留很长时间,会导致内向、胆小。无论如何,想办法当孩子离开自己的封闭的环境,走出去,敞开自己。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