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垃圾分类不能急功近利,应顺“天时地利”才能圆满?
垃圾,生活垃圾,我国为什么垃圾分类不能急功近利,应顺“天时地利”才能圆满?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垃圾分类系统配套
垃圾分类作为全球性难题,要去掉长足进展,“罚”并不是最佳办法。还应结合国情及人们的生活习惯,提升垃圾回收基础设施设备,在意识上认人由被动变主动。
1、垃圾回收基础设施设备
给一个路牌号,我们能轻松到达目的地,这是因为路牌号按单双、大小有序排列,即使你尚未到达约定地点,但处在这条街时,我们就知道应该往东走还是往西走。
而当我们走在上班或购物的出现路途中,新规之下手中的垃圾就成了烫手山芋,因为你并不确定哪里有对应的垃圾桶可以投递。
2、“奖”是变被动为主动的动力源泉
废品回收是一个超千亿规模的产业市场,人人都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参与严格的垃圾分类,其动力在哪里?
奖,不一定是金钱。奖,可以是定期发放的环保配套垃圾袋,这也是更好落实新规的配套举措。奖,可以是个人积分,用作如荣誉评定、就业或升迁、学籍或落户等多方面。
所谓赏罚分明,在有“罚”的基础上也有“奖”,人们自然而然趋向于争取“奖”。一味只是罚,反而会让人诚惶诚恐。为避免被罚,有人可能会将垃圾粉碎抛入下水道,有人可能会在监管盲区随意丢弃。而这些,很热都违背分类的初衷,也让垃圾清理工作变的更棘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垃圾分类,其实多年前就听说过,垃圾桶上也都有标注,但是就是没有实施。
个人觉得垃圾分类不是一部法律出台几项法规就能立马改变的事,相较几十年前我们大多数人已经做到了不乱扔垃圾,这也是需要时间的积累,这是至少要两三代人的努力才能改变的事情。到现在,我们的国民素质普遍提高,对于这种利国利民的事,大家还是比较认同也愿意去做的,所以我认为垃圾分类不会是什么难题,现在难的是改变初期垃圾的归类问题,我们这一代和父辈一代人没有接触过更没有学过这一方面的知识,就像小学生学写字,刚开始一笔一划照着写,等到熟练之后也就轻松了,接着就是养成习惯。。。而我们的子女以及下一代当然是我们努力的受益者,他们以后面对垃圾分类就会像我们今天面对不乱扔垃圾那样简单。
所以个人觉得,垃圾分类普及是时间问题,急是急不得的,也不能两把火烧一下,几个月后就完事放弃了,分类-素质-习惯,怎么把垃圾归类变得熟练把分类变成习惯,这是时间的问题。至于天时地利?没那么悬乎,难不成分类还要看天?地利可能是需要考虑的,所以才有了试点城市,大城市普遍文化程度高素质高,对新鲜事物容易接受也乐意接受,试点成功再进行全国普及,这是中国很多政策实施采用的方法,很高明。
还有很多人说到日本,我没去过不知道,但是日本才多少人才多大的地?没有什么对比性。中国地大人口多,几十年来一步步改变了吃饭问题、上学问题、素质问题,现在是进一步提高素质,从来都是一步一个脚印,文化需要沉淀,素质一样需要。当然中国现在还有很多地方素质还也有待提高,特别是农村的老一辈,你要去农村地区说垃圾分类试试?我奶奶会拿着扁担把你赶出来…
最后问一下:你是什么垃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垃圾分类是大势所趋。
但是垃圾分类是个系统工程。
涉及到个人素质,观念培养,垃圾分类的知识,垃圾分类后的运输,处理等很多环节
是个系统工程。
个人感觉需要需要在儿童,小学就要学习相关知识。几十年后才会有成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天时是及时雨,湿垃圾,地利是可回收,年年有余大丰收。人和是祸害,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天下、国、家、身无不自私自利,如果人性本大公,身何必修,家何须齐,国岂需治?人人大公,天下自平!明显,人是有毒垃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个人观点:虽然我们经济发展很快,但是我们国家的整体人文素质还没提高,垃圾分类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必须,我们垃圾分类体现的种种问题,很多体现的是我们人员素质意识,还未得到整体的升华,所以要慢慢来 一步步推进,让人们先有这种意识,然后在氛围中慢慢成长,我相信我们国家会一步步做的很好。加油 龙的传人们。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终端先规范,否则就毫无效果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