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未来10年机器将代替全球2000万岗位,你的工作在其中么?
机器人,概率,工作未来10年机器将代替全球2000万岗位,你的工作在其中么?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24、程序员
被取代概率:8.5%
程序由代码构成,但是理解代码的意义还需要程序员来进行,人工智能更多作为助手协助。
25、记者
被取代概率:8.4%
记者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对人文氛围的理解,是机器人很难取代的。这个数据也让小编略感欣慰。
26、保姆
被取代概率:8.0%
需要情感投入的工种难以被机器人取代,同情人和情感交流是程序难以取代的。
27、健身教练
被取代概率:7.5%
机器人能够提供数据和建议,但是在具体操作上进行细致指导,只有八块腹肌的教练能做到。
28、艺术家、音乐家、科学家
被取代概率分别为:3.8%、4.5%、6.2%
艺术是人类最后的堡垒,它代表的是创造力、思考能力和审美能力。
29、法官
被取代概率:3.5%
人工智能或许能写出符合要求的申述书,但是难以基于社会公义、法律量刑和人情世故作出判断
30、牙医、理疗师
被取代概率:2.1%
精细的诊疗依然需要人类的诊断和操作。
31、建筑师
被取代概率:1.8%
画图纸不难,难的是对空间的抽象理解。看过《梦想改造家》的就知道。
32、公关
被取代概率:1.4%
同样,写公关稿是机器人能胜任的,但如何巧妙平衡舆论是人工智能做不到的。
33、心理医生
被取代概率:0.7%
人工智能对情绪和心理的理解仍然在初级阶段,短时间内很难有显着的突破。
34、教师
被取代概率:0.4%
教的会不一定教的好。人与人的互动能让学习的过程更加令人享受。
35、酒店管理者
被取代概率:0.4%
这个职业如此低的概率让人意外,不过看过《布达佩斯大饭店》就知道,酒店的管理者真的不是那么好做的。
从这些概率中,我们可以得出两个基本的结论:
如果你的工作包含以下三类技能要求,那么,你被机器人取代的可能性非常小:
社交能力、协商能力、以及人情练达的艺术;
同情心,以及对他人真心实意的扶助和关切;
创意和审美。
社交能力、协商能力、以及人情练达的艺术;
同情心,以及对他人真心实意的扶助和关切;
创意和审美。
如果你的工作符合以下特征,那么,你被机器人取代的可能性非常大:
无需天赋,经由训练即可掌握的技能;
大量的重复性劳动,每天上班无需过脑,但手熟尔;
工作空间狭小,坐在格子间里,不闻天下事。
无需天赋,经由训练即可掌握的技能;
大量的重复性劳动,每天上班无需过脑,但手熟尔;
工作空间狭小,坐在格子间里,不闻天下事。
以上仅供自查。
不得不说当今社会对人工智能、机器人、机器算法这些领域对人类未来的影响已经充分重视,各种利弊讨论很热闹。
可以预测未来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将极大地替代简单、重复性、操作性的工种,这些工种不仅仅是传统上定义的工厂生产线工人,还包括很多银行职员、财会领域等现在被认为是职业技能的领域。
比如现在不少大机构操作股票交易采用机器人下单,提前编好程序,一旦条件触发,由机器人发出交易指令,这样比人工判断和操作速度更快,也可以减少操作失误。这种趋势下,基层员工数量将减少,而需要做决策的管理岗位将会被保留,同时催生了给机器人编程下指令的工作岗位。
未来的另一个趋势是,人类的工作时间会进一步减少,增加健身、娱乐、与家人相处的时间。这个趋势相应催生健康体育产业、休闲娱乐产业等领域的工作岗位。比如各种体育比赛的组织管理,骨骼肌肉问题的专业训练师,组织孩子们和家庭户外野营的专业老师等等,这些从业人员的数量将有所增加。
科技发展带来的另一个变化是,人们在家办公的比例将越来越高。除了网络通信、小型办公设备等方面的需求外,家庭办公增加了人们对网络社交的需求。因为没有了办公室与同事沟通的环境,人们需要更多地转向网络,来满足基本的社交需求。网络社交领域会越来越发达,催生更多的工作岗位,比如网页设计、软件编程、网络行为分析、大数据分析等等。
物联网的发展使这个世界越来越多的信息被捕捉,转为数字化信息,因此物联网研发设计、对数据分析、处理、储存方面的岗位需求会大量增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
机器代人在目前或者说在早前就已经是大势所趋,机器人已经取代了许多工厂当中的工人,不仅如此,机器人还能够胜任诸如财会、教师、服务员、编辑等等工作,研究机构上月26日发布报告称,未来10年内机器人有望取代约2000万个制造业岗位,这意味着全球约8.5%的制造业工人将因机器人“下岗”。
英国《卫报》称,该研究显示,2000年以来机器人已导致全世界丧失约170万个制造业岗位,其中欧洲丧失40万,美国丧失26万,中国丧失55万。世界经济论坛去年预测,技术进步将使全世界在未来10年创造1.33亿个就业岗位,被取代的仅为7500万个。
但最新的报告指出该趋势将极具破坏力,可能加剧各国甚至各国内部的收入不平等。“自动化将在世界许多发达经济体内加剧地区分化,在各种群体中不平均地分配有关收益和成本,”该报告称。对29个发达经济体进行的全球分析发现,在低收入地区和更富裕地区,平均每个新工业机器人取代的制造业岗位数量分别为2.2个和1.3个。
该报告还显示,中国正为自动化增长带来巨大动力。中国安装的工业机器人已占全球总量的1/5,正在安装的数量占全世界在装总量的1/3。预计到2030年时将有1400万余台机器人在中国“工作”,将远超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
事实上机器人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当中,可以说是“无孔不入”,就像互联网一样,几乎没有哪个行业可以完完全全、彻彻底底脱离机器人、人工智能而独立存在与发展的。所以说,相信我们的工作,都在机器人的“觊觎”范围之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你第一次玩QQ是哪一年?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