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朋友叫我去兼职做华夏保险,可我不懂这行。大家可以给点意见吗?
行业,兼职,市场有朋友叫我去兼职做华夏保险,可我不懂这行。大家可以给点意见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有朋友叫我去兼职做华夏保险,可我不懂这行。大家可以给点意见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
个人建议,如果是兼职就不要去做了,本人从事保险公式十几年,还真的没见过几个兼职能把这个事情干好的。
第一,保险现在靠的是专业
保险其实是一个要求专业度非常高的行业,在这个行业做的好的都是靠专业吃饭的。如果你不专业很难在这个行业有长久的发展。
现在保险的消费群体正在向80后,90后发展,而这个群体的人绝大部分都接触过比较良好的教育,对于保险的认知程度比较高,但是对于保险销售人员的要求也很高,有时候他们问的一些问题你如果不能做客观回答就会直接被客户pass掉了。在这个行业生存都成问题谈何发展?
第二,人的精力有限
既然是一个专业的事情,你就要不断的学习新知识,如果没有时间学习就不会变得专业,没有市场竞争力,如何生存。
保险销售是要见客户的,做兼职如何才能抽出时间去见客户?不见客户你连讲的机会都没有,如何签单?没有单子那兼职又有何意义?看着别人开单,自己着急上火的,何必和自己过不去,即使能签几张也是缘故客户的单子,未来你离职了,他们的单子就变成孤儿单,对客户也不负责任。
第三,营销是靠氛围的
所有的营销都是靠氛围营造之后才会有向前冲的时候,如果脱离队伍,脱离了营销节奏,就会没有营销的感觉。如果没有营销的感觉那这个事情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可玩儿的了。氛围出效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如果你要做兼职,最好不要去,浪费时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下趋势:保险科技支持下的数字化、智能化
应该说,自2017年保险科技应用元年以来,保险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就已经成为行业的现实趋势。各大险企、专业中介机构,无论大小,无不在对机构自身以及业务进行着各个层面的数字化改造。实力雄厚的,可能自己设立科技服务专门公司或部门,实力不足的,也可以向外寻求保险科技供应商的支持。
2018年4月,第三届中国保险服务创新高峰论坛指出,当下金融正在走向智能化,智能化也是保险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正使保险行业发生全面的变化。人类站在一个关键点上,未来人工智能、基因科技、自动驾驶、各类科技等方面研究将对保险业的风险定价、科学定损带来新的改变,也会更好地完善保险服务的产业链。
至2018年6月,安心保险陈国正表示,随着保险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在保险领域的应用,随着80、90后这些互联网原住民逐步成为社会的主流,在网上直接购物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保险尽管具有低频、被动等特点,但是简单、标准化的保险产品,借助很多营销场景,以及更优惠的价格和更便利的服务,已经让网上买保险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未来的市场规模和占比一定会不断提升。
据微医保理赔数据显示,2019年一季度,微医保理赔3000多笔,累计金额4725万元。另外,微保管家单周协助理赔的服务完结率达87.8%。可以说,消费者一直担心的在线理赔问题正逐渐被解决。
未来趋势:成为风险减量管理者
在已经露出苗头而还未形成趋势的发展方向上,则是保险理论重构之下的减量管理模式或许代表着保险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目前,减量管理的思想已经开始萌芽,部分保险创新也在向这个方向努力。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董事长缪建民近期指出,原来的商业模式难以为继,主要体现为“三个不匹配”:一是发展方式粗放,投入与产出不匹配。二是产品同质化,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三是严重依赖中介,市场掌控力与价值链地位不匹配。
在大变局下,更根本的是要把握好经济社会发展对保险的角色变迁要求。一是数字社会保障者。二是风险减量管理者。三是高品质服务的提供者。
其中核心无疑是风险减量管理者。他认为,随着科技进步,在万物互联、一切都是“全”监测的世界,保险业在风险管理中可以更主动作为,从简单的“险后”补偿转向“险中”响应、险前“预警”,构建风险减量管理新商业模式。
下一步,保险业还需要更积极与政府、企业和个人客户合作,运用现代科技,引领推广风险减量管理思维,提供防赔并重的风险管理一揽子解决方案,努力在对被保险人做出经济补偿前,主动提前管理好损害风险,让社会更安全、人民更安心。
如果说等量管理是“保险姓保”的基本要求,那么减量管理甚至超越了“保险姓保”的要求。而行业性根本问题就在于很多产品连等量管理的要求都达不到,存在着大量的保险泡沫,也即各种无关保障的各类理财投资型“保费”。
近日,行业内部报料称,有部分公司出现了严重的退保问题,其中包括有2018年退保金额激增,以及截至今年一季度退保金额同比激增,其中又以年金险为主力,占比高的达九成。2019年“保险泡沫”的满期给付与退保风险已成行业灰犀牛。
终极归宿:保险作为产业可能会消失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会经历一定的从萌芽到消解的阶段,虽然在时间跨度上有长有短。比如以目前来看,很多行业就已经逐渐消解或被其它行业所取代。随着社会变迁,保险行业同样也可能在未来迎来消解。
2017年7月,天圆再保险筹备组组长、拟任董事长许振辉在谈及保险未来发展趋势时就指出,未来保险作为产业可能会消失,而嵌入到日常生活场景中成为其中服务链上的保险服务环节。比如在大健康产业,消费者需要的是各种健康服务,其中部分健康服务的成本可能很高,而保险在其中扮演的核心角色可能就是支付,通过保险把相关成本从个人身上分摊出去。
许振辉表示,保险最终会变成整个服务链的环节。就是说保险和其他行业这种融合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我感觉可能保险更多的以后转向B2C,转到B2B、2C,保险公司跟产业去合作,去支持去提供给客户服务,对客户来说它可能就是透明的,我只是看怎么实施,得到这个。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