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父母都出去打工,对留守儿童的心理会有什么影响呢?
父母,孩子,儿童父母都出去打工,对留守儿童的心理会有什么影响呢?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我建议父母把孩子带在身边,孩子教育缺失是影响他们一辈子的事。无论什么样的家庭,尽自己的力量给孩子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每个孩子都值得被给予尽可能多的机会。这一点社会做不到,学校也只能是尽力,那么最有可能给孩子助力的,还是家长们自己。真正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的自我修行,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不修不行,越修越行。孩子身上有问题,家长身上找答案孩子就是家庭的缩影。
我是粤北山区老陈,记录粤北山区生活,谢谢关注和支持粤北山区农村农业农民发展,祝大家工作生活愉快。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无依无靠,在不管环境和爷爷奶奶的弱爱下,易养成任性妄为,易暴燥,心态易脆弱等性格产生,在不良环境下,还会造成性格变态,及在坏心人的影响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留守儿童:首先从心理上会造成很大的影响。爱的缺失、性格懦弱、回避心里。自卑 、群体孤独症。这些孩子缺少父母、朋友的陪伴,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缺乏自信,人际关系敏感、年龄多处在7—14岁之间。在这个阶段,正是儿童成长过程的第二关键期,亲子关系的正常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依恋关系是孩子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基础,良好的依恋关系能够满足孩子的基本生理需要,能够帮助孩子形成对社会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由此可见,相对于其他同龄儿童来说,“留守儿童”自年幼便远离父母,缺乏频繁的联系,从而缺乏一种稳定而和谐的亲子关系,长期处在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中,极易表现出胆小、迟钝、呆板、不与人交往、怀有敌对、破坏等不良的人格特点。这些不良的人格特点会直接影响到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致使“留守儿童”往往在情绪上变得焦虑、悲痛、厌恶、怨恨、忧郁;在性格上变得孤僻自卑,缺乏自信,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心理问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影响就非常大了。第一,教育。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跟爷爷奶奶是不同的。
第二,他自己的感受。自少缺乏父母在身边的人会更容易受到外面其他人的影响,从而走偏。
第三,孤独。
第四,对比。
第五,喜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留守儿童最悲惨的就是缺少父母在身边的陪伴,成长路上大多数时间也就是没有这种陪伴感。其实这种有利有弊,利在于孩子会学会自己独立生存,不会依赖父母,遇到问题也会独立思考解决,弊在于孩子成长没有这样的陪伴,这是种缺失,假如孩子学坏了,也没人及时阻止教育自己,有可能就越来越走弯路,还会造成很多不好的习惯。在这里我举一个例子吧,我哥哥的爸妈从小就出去打工了,爷爷奶奶也早就去世了,于是我哥就跟着他外公外婆,但是这两位老人家一个眼睛不好,一个腿不好,照顾不好我哥,反而被照顾,我哥很争气,从小读书就超级厉害,每次升学都是最好的学校,及时大学也是重本,然后研究生,后面是他自己不想再读了,觉得年龄大了,不想浪费时间,这些时间不但没找家里要生活费,还自己打钱给家里,他成长的路上没有父母的陪伴,但是也真的过得很好,虽然不太清楚,一路上走过来具体他心里是怎么想又是怎么做到的,他确实缺的是陪伴,获得的是小半成就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与隔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一、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心理的影响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虽然外出打工父母会给家里和自己带来经济条件的改善,也会增加子女的独立性和对外面世界的了解,但是很少考虑到他们外出之后,不能亲自照顾孩子,又很少与孩子进行心灵之间的沟通,不能及时、有效的对孩子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对于留守儿童而言,他们默默承受着父母外出打工这一变化,有着自己的理解。1. 日常生活的变化。很多孩子希望留在父母身边,享受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与呵护,他们感觉祖父母或是亲戚没有父母般的关爱,也不够细心。他们更希望和父母有更多的相处时间,吃妈妈做的饭,和妈妈一起玩耍。学业上,父母的监督和要求也比祖父母或是亲戚更为严格,这使得他们的学习上进步更快。2. 家庭气氛的变化。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很多孩子认为父母外出打工之后家里没有之前那样温馨了,气氛变得寡淡了许多,以前可以和父母嬉闹玩耍,说说悄悄话,现在就是祖父母或是亲戚朋友再就是哥哥姐姐,好多话不愿意倾诉,只能默默埋在心里,感觉很孤单。3. 对父母情感上的变化。父母在家时和孩子的感觉既亲密又熟悉,父母外出之后孩子会明显感觉到自己势单力薄、孤单,没有人说心里话,在他们的心理上年迈的祖父母给不了他们更多的安全感,生病的时候没有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父母外出很少回家,情况好的一年回家三次,有的甚至好几年不回家,当孩子见到父母的那一刻既高兴又陌生。4. 少数孩子会对父母产生怨恨的心理,不理解父母,认为家里穷,父母没有能耐,才外出打工,由此心理不舒服,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和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无情。留守儿童在心理上和非留守儿童存在很大的差异,他们觉得生活在父母身边会更快乐,父母是他们面对困难的坚强后盾,父母是他们遇到风波后温暖的港湾,但是父母经常不在家,会给留守儿童普遍的失落和孤独感,同时感觉缺少父母的关爱。二、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情感的影响父母的陪伴对于子女的影响意义重大。儿童时期正是一个人心理上和生理上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也是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确立的时期,在现在这个社会中,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儿童的成长及身心的影响至关重要,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父母外出打工对他们在经济上的改善有很大帮助,与此同时也给留守儿童的精神世界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1. 留守儿童与外出父母的联系和沟通次数较少。由于父母的长时间离家,孩子和父母被时间和空间组个在两个不同的世界,由于留守儿童和父母沟通次数较少,所以大部分儿童并不知道父母在外面真正做什么,除了孩子的年龄还小不知道父母的工作性质以外,再者就是父母工作的流动性,他们不愿意告诉孩子自己农民工的身份,他们觉得不愿让家人更担心以外还想在自己的子女心中保留一些美好的形象和为人父母的尊严。2. 留守儿童和父母共处的时间较少。父母外出打工由于生活所迫,无奈情况下把孩子放在家里,据统计:外出父母回家的频率非常少,有的几年才回去一次,最多的父母一年回家三次,或者老家有紧急事情需要处理,这样才能借机会和孩子多相处,这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父母是孩子身边最亲密的人,长期分离,不管是在生活上还是在情感上都不能给孩子过多的关照,甚至有的孩子和父母在沟通上出现了障碍,使得孩子的家庭成长环境不完整,造成他们心理和情感上的创伤。三、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成绩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现象已经收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相关部门开展了大量的调研与研究工作,大部分研究显示:80% 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或者是亲戚朋友代为照顾,而祖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年事已高没有能力监督和辅导孩子完成有效的学习辅导。其次,农村父母的外出打工使得留守儿童不得不承担繁重的农业劳动或者家务。再者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青少年的自控能力相对较差。从而对他们的学习造成负面的影响,更有严重者甚至到了厌学、逃学、辍学的地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儿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 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 88%。另一方面,经大量的研究数据表示:随着外出务工父母汇款的增加会使得留守儿童的辍学率降低,外出父母的汇款会使得子女获得更多的教育机会和缓解家庭的经济状况,基于以上几点,为了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我提出了几点建议,仅供参考。1. 申请相关部门,开启“绿色书信”“绿色电话”让留守儿童与父母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孩子多感受父母的爱,也让父母更多的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2. 加强农村的法制教育和安全管理,让留守儿童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让外出的父母放心,全身心投入到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当中。3. 完善留守儿童当地的相关教育设施和减免政策,让广大儿童有学可上,接受良好的教育,促成身心的全面发展,成为高素质人才。教研争鸣父母外出打工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重庆市开县满月乡中心小学 李 坤 摘 要:近年来,中国的政治、经济飞速
上一篇:高考失利,人生还可以翻盘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