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清水养蟹”靠谱吗?
河蟹,池塘,池水“清水养蟹”靠谱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清水养蟹”靠谱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答:蟹有几种,1种海蟹,一种河蟹,另外一种是池塘里面的蟹,海蟹是咸水养殖,在海边网箱养殖的,河蟹而小,味美,是清水养殖,食料放到埂上,蟹自然而然来吃食物,而池塘养殖的蟹清水也行,水值不清也行,它的食物直接放入池塘里面就可以了。所以水质不清,它生活得很自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所谓“清水养蟹”指的是在清澈干净,透明度高的水中养殖螃蟹,而养殖的池水一般用水的肥瘦来界分,用数据说明分为瘦水,中肥,高肥,瘦水指透明度在35厘米以上,中肥透明度在25厘米左右,而高肥透明度在15厘米以下。
那么螃蟹更适合在什么样的水中养殖?很多人的理解是水越清越瘦越好,一旦水质肥了,通俗的讲就是,一旦水变得混浊一点,就迫不及待的换水,其实这是错误的。
养殖池或许塘或者水库中的氧气,除了人工设备的干预(开启增氧机),主要来源是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池塘多以轮叶黑藻居多,而其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气相对于绿色的水生植物要弱很多,另一个途径就是池塘的浮游水生植物,清水(瘦水)是根本不具备有浮游水生植物的,相反,中肥水和高肥水水上浮游植物会特别多,光合作用下产生的氧气也多,并且在汽高温时,能使水的溶氧量达到饱和状态,为螃蟹提供了一个特别好的生存环境。
如果是刚刚养殖,水质太清,建议先不要投苗,先对池塘进行施肥,在投苗前15天,按每亩150公斤到250公斤施放发酵过的粪便肥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蟹池人为大量投饵后的剩饲、残饲,河蟹的排泄物经过分解加上池底土壤厚有肥力对池水的慢慢释放等,形成了池水的肥力,池水肥力是池中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基础因素之一。当池中浮游植物大量繁殖生长,使池水呈某种藻类带来的固有色,有绿色、褐色、黄褐色等。
水的肥度常按池水的颜色或透明度来判断。清水指水色清淡、水中浮游植物量少,水的透明度一般在35厘米以上,肥水指水色浓、水中浮游植物量多,一般呈褐色、茶褐色、油绿色,水的透明度较低。一般在15厘米以内,中度肥水介于二者之间,水色肥而嫩爽。
蟹池池水肥度的调节:
目前许多养蟹户普遍采用进排水的方法来调节蟹池水的肥度,这不是最佳办法。因为过多的进排水:一是浪费电力;二是流失水中有效成份;三是水位不定,河蟹洞穴变化频繁,部分河蟹迁移水面以上不吃食,不蜕壳,形成懒蟹;四是进排水稍有疏忽,就可造成河蟹的逃漏。养蟹池塘水的肥度可用以下办法来调节。
1、水质清瘦的池塘,往往池底淤泥少,池中肥力不足,可采用施肥的方法来调节,一般在池塘清整后,蟹种放养前15天,每亩施发酵过的粪肥3一5担,养殖中期如池水仍较瘦,可用化肥追吊,一般每次每亩用尿素3-4公斤,15-20天用一次。
2、投放鲢鱼、鲫鱼种或青虾苗。鲢鱼以浮游植物为食,鲫鱼和青虾能摄食河蟹吃剩的饵料碎屑,减少池塘有机物积累,繁池适当混养这些品种,可起到控制池水过肥的作用。一般亩放鲢鱼种100尾、鲫鱼种500-600尾(每公斤20-40尾)、青虾苗2万尾或2-3厘米的幼虾0.5-1公斤。
3、对池底淤泥较多,水中肥力较足的池塘,可通过栽植水草或投放浮游性水生植物如大、小叶浮萍、水花生等,吸收水中肥力,控制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移栽或投放的水草面积约占总水面积的1/5-1/4。这样不但能满足河蟹的生长需要,还可改善水质及河蟹的肉味品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用激素药样,怎么养都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们所说的清水养蟹是指规模化养殖而不是小溪中及水池中的随意养殖。要想养出的蟹大,肥,无病害,产量高光靠清水养是不靠谱的。
首先我们都知道蟹是靠吸入水中的氧气与体内二氧化碳的循环完成呼吸的。这就要求水中有足够的氧气,一般养殖的人都知道水中的氧气大部分是浮游植物和水草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水质太清不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相应的水中含氧量就少,会导致蟹缺氧,食量小,易发病,生长慢一系列反应。
要想蟹的产量高,适当肥水是必须的,可以用水肥素,活水宝等让水呈中性弱碱,水色茶碣色,能见度一尺左右,这样的水肥嫩,有利于水生植物的新陈代懈,增加水中氧含量。蟹的食量增大,饲料利用率高,病虫害减少,产量也就高了。
掌握好水质是水产养殖的关健,有些蟹养殖户看到水不清了,马上换水,这不利于蟹的养殖,并不是水清就是生态养殖。当然,怎样达到水肥嫩爽,这也要靠科学施肥和经验的积累。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