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西瓜秧干叶是什么原因?
西瓜,病菌,土壤西瓜秧干叶是什么原因?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西瓜秧干叶又称“西瓜枯萎病”,各个时期均有发生,以结果期发病最为严重,病菌事宜温度在25-30度,可通过种子、肥料、土壤、浇水传播。以堆肥、沤肥传播为主要途径。该病主要靠含菌土壤传播,重茬种植,土壤中病菌多,病株率可达70%左右,病残体及病粪,种子亦可传病。病菌从根顶端附近的细胞间隙侵入,边增殖边到达中心柱产生毒素,堵塞导管,破坏根组织,阻碍水分通过。连续降雨后,天气晴朗,气温迅速上升时,发病迅速。
防治西瓜枯萎病最有效的方法是嫁接换根,用葫芦或新土佐等高抗枯萎病的葫芦科作物做砧木嫁接西瓜品种,只要注意彻底断掉西瓜根,苗子栽植时,不使嫁接口部位与土壤接触,就会有效地防止西瓜枯萎病的发生。
对没有嫁接的自根苗西瓜,要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认真抓好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知道是不是整个西瓜叶子都干枯,如果是这样的话,估计是西瓜枯萎病。西瓜枯萎病俗称“死秧病”,发病初期,病株茎蔓上的叶片自基部向前逐渐萎蔫,似缺水状,中午更明显,最初1、2日,早晚尚能恢复正常,数日后,植株萎蔫不再恢复,慢慢枯死。
但如果主秧没有问题,只是副秧,建议多浇水,西瓜结果实后打掉主秧顶端,必要时用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种植业主要还是要讲究疾病预防的,不然很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废话不多说看看以下四点个人观点:1、坐果前合理控制土壤湿度,避免出现过干过湿的情况,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生理性茎裂。
2、降低昼夜温差,通过提高棚室保温性能,将昼夜温差控制在15℃以内。合理放风,避免棚内出现温度剧烈波动。
3、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叶面适当补施一定量的中微量元素肥、氨基酸等功能肥。
4、出现茎裂后,要及时喷洒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等药剂,减少病菌侵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西瓜单独副秧干叶的现象极少 ,一般都会主、副秧同时干叶。
如果如您说,只有西瓜有干叶现象,我推断多半是西瓜感染了叶枯病。
西瓜叶枯病症状
西瓜的叶枯病在西瓜的种植过程中非常多,特别是在中、后期及雨后是其高发期。叶枯病的发病非常快,会使西瓜叶子变黑变枯,严重影响西瓜的产量。
西瓜叶枯病传播
叶枯病可通过风雨传播及多次感染,传播速度较快。它的病原称瓜链格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原多残留在土壤、种子中,会在越冬后继续传染给西瓜及其它多种葫芦科植物。
西瓜叶枯病预防
选择高抗病的西瓜种子,从根本上降低西瓜感染叶枯病的机率。
发病期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周喷一次,连喷三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西瓜枯萎病。西瓜枯萎病俗称“死秧病”,发病初期,病株茎蔓上的叶片自基部向前逐渐萎蔫,似缺水状,中午更明显,最初1、2日,早晚尚能恢复正常,数日后,植株萎蔫不再恢复,慢慢枯死,多数情况全株发病,也有的病株仅部分茎蔓发病,其余茎蔓正常。发病植株茎蔓基部稍缢缩,病部纵裂,有淡红色(琥珀色)胶状液溢出,根部腐烂变色,纵切根颈,其维管束部分变褐色。病菌主要以菌丝、厚垣孢子或菌核在未腐熟的有机肥或土壤中越冬。在土壤中可存活6~10年。病菌可通过种子、肥料、土壤、浇水传播。以堆肥、沤肥传播为主要途径。病害发生与温、湿度关系密切。病菌生长温度为5~35℃,土温24~30℃为病菌萌发和生长适宜温度。该病为土传病害,发病程度取决于土壤中可侵染菌量。一般连茬种植,地下害虫多,管理粗放,或土壤粘重,潮湿等病害发生严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西瓜枯萎病,主要症状是:①幼苗发病,子 叶或全株失水萎蔫,茎基部缢缩,呈猝倒状。②伸蔓以后发病, 病株叶片自下而上逐渐萎蔫,似缺水状,中午明显,早晚尚能 恢复,如此反复数日后整株叶片呈褐色枯萎下垂,不能恢复, 叶片干枯,全株死亡。③病株根部呈褐色腐烂,稍缢缩,病蔓 基部皮纵裂,裂门处有时溢出琥珀色胶状物,从茎纵裂面看, 木质部碎裂,根部维管束呈黄褐色。在潮湿条件下,病部表面 常产生白色及粉红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袍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