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清朝四支海军只有两支参加甲午战争,还有两支海军为何没有去?
水师,北洋,南洋清朝四支海军只有两支参加甲午战争,还有两支海军为何没有去?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广州舰队:广州舰队在清王朝历史上就比较悠久了,大名鼎鼎的民族英雄关天培就是当时广州水师的水师提督,后来洋务运动刚开始,广州舰队开始重新建设,但由于当时清王朝官员经验较少,被欧洲人忽悠了很多次,一次买了很多蚊子船,一次买了一支不受清朝指挥的舰队,后来在这个情况下,广州舰队的发展一直不怎么样了,直到甲午战争前夕,广州舰队一直没有什么具有战斗力的舰船,严格来说广州舰队对于清王朝的作用就现在所说的海岸警卫队,因此在甲午战争中,广州舰队无能为力。
南洋舰队:南洋舰队与北洋舰队是在清王朝著名的海塞防之争中同时产生的产物,其舰船质量、舰艇数量都仅次于北洋舰队,规模远高于复建后的福建舰队和广州舰队,在中法战争中,南洋舰队还分别配合镇海薛福成和台湾刘铭传击退了法国舰队。至于为什么甲午战争中,南洋坐视北洋全军覆灭,这是因为清王朝严重的派系之争,而派系之争中最严重的就是淮湘之争,也就是李鸿章和左宗棠的争斗,早在新疆收复战中,李鸿章千方百计阻挠左宗棠进军新疆,弄死了左宗棠的财政大员胡雪岩,阻止曾纪泽北上莫斯科,到了甲午战争了,南洋舰队作为湘军势力,会全力帮助淮军势力吗?显然不会,两个舰队矛盾日深,早在建设期间,李鸿章就动用关系,将原本属于南洋舰队的费用挪用北洋,建设李鸿章自己的王牌舰队,不过南洋舰队面子上还是要过得去,在甲午战争中,派了几艘“广”字头军舰协防,但是作用几乎微乎其微。
这就是为什么甲午战争,这三支舰队坐视北洋覆灭的原因,其实清王朝在建设海军的时候,战略就有问题,应该类似日本一样,建设一支联合舰队,而不是建设地方舰队,如果四支舰队合并,统一领导部署,相互配合,海战方面肯定会更有优势,“任尔几路来,我就一路去”,但是,朝廷已经腐朽,慈禧害怕军队集中于个人,尾大不掉,李鸿章的目的就简单了,他要建设自己的军队,而不是国家的舰队,所以对于其他派系他要不会要。等到清王朝明白了,合并了,为时也晚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满清其实有五支水师,只是由一支旧部是很早之前就有的水师,都是一些老旧的船只,能力低下,只能在内河里面教训本国的蟊贼,去了外面根本打不过当时的列强的。剩下的四支海军有北洋、福建、广东、南洋四大水师,其实,在甲午战争中,只有福建水师没有参战,其他的三支水师都有参战。
除去主战北洋水师外,另外的两只水师并不是专门跑去支援的,在黄海的战斗只有几个钟头,南方水师是来不及支援的。事实上,他们之所以有战舰参加了这次战斗,是因为在战争爆发的前一年,两家水师派出不少舰艇北上,去参加会演去了,然后因为南方爆发了瘟疫,所以没能按时返航,又因为李鸿章看上了其中的部分船只,于是把这里面性能较好的船只留下,把北洋原本的一些性能差的船只送回了南方。
那么,福建水师为何没有参加呢?这事情要慢慢说了。
曾经是满清最强的水师
左宗棠曾经在南方大力倡导水师的打造,在他的争取下,南方的船厂和船员培训学校都有了极大的发展。条件成熟后,他就开始制作炮舰。经过几年的积累,到了1874年的时候,他们已经有了本国制造的15艘炮舰,还从国外订购了3艘比较先进的战舰。到了1883年前,这支水师已经拥有了有了26艘战舰,加上一些辅助的船只,一共有68艘之多。这样的规模在国内稳居实力第一,就连北洋都完全比不上。
遭到了重创
但是虽然数量不少,这些战舰却有几个致命的弱点。首先是甲板用材问题,因为当时技术的原因,满清船厂无法使用钢铁甲板,那样会让船只重量增加,即便是能够浮起来,灵活性也会大打折扣。其次就是排水问题,外国的战舰排水量都是几万,可是满清的还不到一万。在1883年的时候,法国人为了维护其在中国的利益,决定消灭满清的战船,于是有一天他们就偷偷接近,然后突然发动了袭击。因为法军的甲板是铁质的,满清的炮弹打上去几乎没什么伤害,但是我们这边战船的加班却是木头的,敌人的一颗炮弹过来就是一个大洞,甚至会被引燃。
结果,在接下来不到半小时的时间里,满清的船只像纸糊的玩具一样,被击毁了11艘战船,还有两艘自己竟然沉了。另外,还有近20艘负责运输物质的船只也被击沉,于是经过这一仗,福建水师竟然被打得几乎损失了所有的战舰!
战后,他们也曾经想过再度造一些舰艇出来,但是因为资金紧张,左宗棠也死去多时,于是他们再也无法恢复过来。后来的几年里,因为朝廷被李鸿章掌握着,福建水师甚至连保养的钱都领不到,于是过了几年后,这里的船只竟然几乎全部坏掉,只剩下两首国产的炮舰还能勉强使唤。于是,这样少的船只,只能留下来守卫南方,根本没法参加1893年的会演,最终就没有参加此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清朝洋务运动的30余年间,清政府先后建立了北洋水师、南洋水师、福建水师(闽洋水师)和广东水师(粤洋水师)四支中国近代化舰队。
在这四支舰队中,北洋水师无疑是最强大的一支。在北洋舰队鼎盛时期,其共拥有各型大小军舰25艘,辅助军舰50艘,运输船30艘,海军官兵4000余人,在当时世界各国海军舰队中排名第九。
除了北洋水师,清朝其他三支水师的实力也不容小觑。但是在中日甲午海战爆发的之后,除了北洋舰队全体和李鸿章战前从广东水师借调来参加会操的“广甲”、“广乙”和“广丙”三艘小型巡洋舰外,其他两支水师没有派出一艘舰艇前去助战。那在战争进行的时候其他两支舰队去哪里了呢?它们为什么不派兵支援呢?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剩下的两支水师的实力。
南洋水师
作为清朝排名第二的海军,南洋水师自建军初始就备受瞩目。1875年,新升任的两江总督、南洋大臣沈葆祯受命开始在经营福建船政的同时筹办南洋海防,开始建立南洋水师,在甲午战争前,南洋水师的实力仅次于北洋水师。
上一篇:女生学跆拳道很厉害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