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唐朝时外国人为什么认为洛阳是世界中心?
洛阳,长安,唐朝唐朝时外国人为什么认为洛阳是世界中心?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唐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唐朝的辉煌得到全世界的公认,成为公元七世纪到八世纪全世界的文化中心乃是无可厚非,千万别说中国古代没有外国人,唐朝长安的外国人,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这也是它被称为世界文化中心的重要原因。洛阳最大的优势,是它位于帝国的中心,四通八达,交往方便。用古人的话来说,就是“职贡所均,水陆辐辏”,武则天时期,她做出了更大胆的决定,将洛阳定位帝国的真正首都,改称“神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武则天”时期改都城为洛阳,并且称为“神都”,象征“神州大地之都”。
而当时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为了纪念武则天的功绩,就领头带着一大帮外国君臣捐款捐物,在神都内建造“天枢”,号称“大周万国颂德天枢”,寓意“世界中心”。
但其实建造天枢的目的并不止于此,还在于向世人宣告“黜唐兴周”,意思就是说罢黜李唐王室,改立武周,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政治行为,其中的含义不言而喻。
而且“黜唐兴周”可不是我随口说的,是《新唐书》上说的:
《新唐书·后妃传》:延载二年,武三思率蕃夷诸酋及耆老请作天枢,纪太后功德,以黜唐兴周,制可。
大概就是武三思想要借机支持一波武则天,上表说最近找来各国君臣和朝中老臣,为了纪念太后的功德,请求建造天枢,以象征武后您的伟大功绩,使万国来贺,武则天一听这话,立马龙颜大悦,当场就点头应允了。
而且为了造这个天枢,各胡国“聚钱百万亿”,在全国范围内收购黄铜,后来几乎把整个武周的黄铜都买光了,可还是不够,只好大量收购农民手里耕田用的农具,炼化以后全部用来打造天枢,其劳民伤财的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一》:载元年甲午,公元六九四年,武三思帅四夷酋长请铸铜铁为天枢,立于端门之外,铭纪功德,黜唐颂周。
以姚璹为督作使。诸胡聚钱百万亿,买铜铁不能足,赋民间农器以足之。
所以当时建造天枢,以象征武周时期的洛阳神都是“世界中心”,很大缘由是武三思用来奉承武则天的话,难免有献媚之嫌,而且《资治通鉴》里头说,实际上“世界中心”的称号是武则天自封的: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一》:工人毛婆罗造模,武三思为文,刻百官及四夷酋长名,太后自书其榜曰“大周万国颂德天枢”。
而唐玄宗即位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开元二年,就把天枢给熔了,这也从侧面证明李隆基并不认同武则天统治时期所谓自居的“世界中心”。
我们甚至可以想见,其实李隆基日夜看着那根天枢,再联想从农民手里收刮来的农具,也会觉得臊得慌,所以当权以后第一件事儿不是留着它,而是赶紧把天枢给熔了,再还铜于民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唐朝是当时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国家,而洛阳又是唐朝是首都之一,它比长安更繁华,与世界的经济往来更为频繁。
唐朝的军事、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在世界影响巨大而深远。
唐朝的军力在当时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甲坚兵利,歼东突厥、击败薛延陀、灭倭国幕府军、收复高句丽等一系列南征北战,打下赫赫威名,万国拜服。
唐朝是当时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GPD达到世界经济的58%。工商业繁荣发达。唐朝人思想开明,胸怀宽广,包容不同肤色、信仰、语言的各国人士,所以各个国家都喜欢和唐朝交往,互通经济。
洛阳地处长安东面,水路、陆路交通发达,西通丝绸之路,东达太平洋,而且地处农业、工商业最为发达的地区,是全国的经济贸易中心,也是与世界交往、贸易的中心。是各国使团、商队必到之地。
所以唐朝时外国人会认为洛阳是世界中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伪命题,大唐二百几十年,国都在长安,哪有把陪都当中心的道理?日本人又不傻。武则天是窃国大盗,她的武周王朝在洛阳,只存在了十几年,与大唐无关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唐朝时期中国国力雄厚,国风开放,商业发达,万国来朝,海外贸易兴盛。洛阳作为东都,是以南北大运河为主的水路交通的中心。同时,在沿海设立市舶司,鼓励海外贸易,国外商人除了西域等通过路上丝绸之路上的国家之外,大多是经由水路到达洛阳上岸。因此,作为全国最大的外贸中转站,洛阳自然在外国人眼里成了世界中心
上一篇:文科咋样,想让女儿报考?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