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某著名养生专家59岁因病离世,“生命在于养生”是否正确?关于养生,你怎么看?
长寿,的人,都是某著名养生专家59岁因病离世,“生命在于养生”是否正确?关于养生,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某著名养生专家59岁因病离世,“生命在于养生”是否正确?关于养生,你怎么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何为养生?大多数中国人的养生理念都是要吃些什么,补些什么,我一直有自己的理解。
其实人是一个很妙的生物,人体缺少什么,需要什么,人体自己都会协调的,来保持自己的平衡,除非已经严重失衡,可这时候就发生疾病了,此时,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才会减弱或消失,这时候必须要看医生了,紧靠养生也不可能解决了。
所以,过于补充或过于节制都是不好的。让我们仔细回顾一下,长寿的人都有什么特点?开心,没有烦恼,凡事想得开。所以,一个好的心态比任何补品都有效。
不要刻意纠结如何才能养生,学会保持好的心情,豁达的心态,包容的胸怀,你的人生才会更加健康,幸福,长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养生之法:层次低的人“养”,层次高的人“顺”。
司马迁说老子: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作为周王室的史官,老子通晓懂得养生之道,有独特的养生智慧。
现代人有很多独特的养生法门,比如挑食、高强度锻炼。
季羡林老先生说:“常见有人年才逾不惑,就开始挑食,蛋黄不吃,动物内脏不吃,每到吃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窘态可掬,看了令人失笑。以这种心态而欲求长寿,岂非南辕而北辙!”
《道德经》里讲: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真正的养生,不是养身,而是养心。
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身体状态。
现代人为了养生,为自己设置各种雷区,每天战战兢兢,这种心态,本身就输了。
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真正的养生,人顺应天道自然,处于常态就可以了,不必刻意进补或者修炼。“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适度养生,顺其自然,才是最健康的活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只能说,说是说,做是做。能想到的,未必能做到。能做到的,未必是想做到的。更何况想得美,未必真的美。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注意营养均衡,饮食和运动相结合。适可而止,切勿矫枉过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的生命非常复杂。单养猫不能洗明问题而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养生之道——顺应自己身心需要,不过度劳累,也不过度修养!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方法不一!我觉得,养生在动,养心在静!每个人自我调节能力不同而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个案,不能作为普遍现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养生是必须的。但养生不单单是饮食一方面。而是要从多方面着手才行。不能去单看个例就去否定整个行业。有失偏颇。一个人是否长寿除了饮食,锻炼,还有更重要的是思想观念。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