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些发明很多的皇帝,为何不能当时改革成功?
秦国,时候,皇帝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些发明很多的皇帝,为何不能当时改革成功?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些发明很多的皇帝,为何不能当时改革成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老威,我来回答。
改革的成功与否,表面上看起来是执政者的能力或者说政策的制定以及执行方面的问题,但实际上是文化的问题。
首先我们历史当中,除了邓小平的改革开放以外,成功的改革只有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首先有一个好的政策支持者,就是秦孝公,其次有一个好的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就是商鞅本人。商鞅在出仕秦国以前,曾经纵学各家之说,最后他选择了法家思想,在来到秦国之前,已经是一个法家大师级人物了。在具体执行政策的时候,他的所有的政策都制定的非常完善,而且执行力也非常强。
另一方面,和秦国人的性格有关,秦国人血性,而且处于当时的边远地区,文化程度不高,这种性格的民族容易被洗脑,他们也就是被商鞅进行了反复的洗脑,从而实现了改革的成功。
说白了,商鞅的改革就是把整个秦国变成一部机器,整个国家基本只有两种职业,战士和农民,加上少部分的管理者,官吏。这种高效的整合以及严密的设计,需要的就是严格的纪律性和服从性,从这点来说,当时的秦国人非常符合这种情形,所以秦国的变法成功了。
那么,之后的改革为什么都不成功呢?
因为,我们的历史一直没有跳出一个历史周期律,一般认为是一个王朝300年的周期律问题。实际上这点很明显,一个大一统王朝开国的时候,因为常年战乱,人口很少,而且官僚阶层和皇权阶层数量也不多,再怎么腐败这么大一个国家养几千几万人总是养的起的。人少,耕地多(历朝的土地面积都比较大)底层矛盾自然就少。但是随着和平年代的拉长,底层人口逐渐增多,上层来说,官僚阶层和皇权阶层不断地扩大,而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经济发展总是有限的,(基本以农业为主)不像现在,有新兴产业,能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要知道在古代新的经济增长点基本是没有的(除非科技发展)
所以资源只有这么多,皇权要抢(明朝开国皇族只有几十人,灭亡的时候有几十万人),官僚阶层要抢,底层百姓人数越来越多也要抢,所以一个王朝到后期容易出现社会动乱,然后就是大规模的暴乱起义,人口大量死亡,在这个基础上出现一个新的王朝,一切推到重来,又周而复始。
根本原因就是我们一直停留在农业文明社会阶段,要解决这些问题,只有进入工业文明阶段才能解决。
比如,王安石的改革,一方面和王安石本人性格有关,王安石太过于执拗,他坚信自己做的都是对的,所以他用的人都是表面上支持他的人,这些人当中投机分子太多,贪官太多,导致执行的时候变了味道。另一方面,反对他的人当中,很多只是有分歧,和他讨论而已,并没有真的反对他,他也当成了反对派加以打击。
在政策本身方面,很多都是需要社会配套才能执行的下去,比如青苗法,在农民青黄不接的时候贷款给农民种地,然后有了收成再让农民还上。市易法,在物价正常情况下国家收购物资,当物资出现匮乏的时候国家平价卖出。这些政策即便执行的时候没有问题(实际上执行的都是一些贪官在执行,青苗法强迫不需要借款的农民借款,市易法的执行者直接干起了买卖,强买强卖,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也需要有一整套的信息反馈机制,那个时候没有国家统计局,没有银行金融系统,市场上的利息究竟多少合适?国家发行多少货币是合适的呢?物价到底多少?有没有上涨有没有下跌?上涨下跌的原因?毕竟那个时候没有国富论,没有经济学一整套学说体系,没有这些一整套的反馈机制,所以即便政策执行也没有问题,仍然不能成功。
正因为王安石变法失败,所以历朝历代都基本没有过变法,和这次失败关系很大。
可以说,商鞅的改革是把我们从邦联制国家体系带入了帝国体系,农业文明体系,接下来的变法改革是要进入工业文明的体系,这个改革直到近现代才逐步开展,这里就不多说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皇帝这个职业,做个“改革家”可以说是职业要求,而做个“发明家”只能属不务正业。
一心不能二用。一个皇帝,如果把做“发明家”当作自己的理想,那一般情况下总会耽误正事,于己虽痛快淋漓了,于国于民可就遭罪了。
明朝的“木匠皇帝”朱由校就是一个例子。
如果不做皇帝的话,朱由校绝对会成为一个好木匠,他发明创造的玩意儿在今天看来也很有意思,比如最早的木制折叠床就是他发明的。他制作的木鸢能从高楼上滑翔几百米而不落地,除此之外,古代宫廷中的喷泉也是这位皇帝的发明创造。除了这些发明外,他还对木工建筑感兴趣,曾经画过宫殿设计图,还亲自督导工匠们施工建造,有时候看上瘾了就卷起袖子拿起工具参与其中。
这么一个能工巧匠、有个性的“发明家”皇帝,执政水平怎样呢?
自登基后,朱木匠把国家大事都交给大奸臣魏忠贤处理,自己则一门心思做木工活。摊上这么一位皇帝,忠臣们苦不堪言,而奸臣们则幸灾乐祸,魏忠贤这样的大奸臣势力日益崛起,最后更是结党营私,掏空了大明的国力。
由于整天痴迷木工活,朱由校根本没时间批阅大臣们的奏章,于是魏忠贤钻专门找朱由校干木工活的时候向他汇报政事,每逢这种时候,木工皇帝都十分不耐烦,直接让魏忠贤做主批复。
由于打小就一心做木匠,朱小哥书也读得少,连字也认不全,所以看不明白奏章,往往需要别人念给他听。
当上天子后,有次边关将士诛杀了一批匪徒,将领们写报告交给朱由校,希望得到奖赏,但朱由校看了半天也没看明白究竟啥意思,身边的几个宦官也不识字,于是几个人瞎猜,理解错了意思,误以为将士们因为分赃而放走了匪徒,木匠皇帝因此大怒,反而罚了将士们的工资。
就在这样令人哭笑不得的背景下,结党的奸臣们把持了多年朝政,明朝骨子里已腐朽不堪,家底也被败光了。
上一篇:今年24岁,专科毕业想去晋升本科,毕业26、7了,值不值?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