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看完《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有何感受?
悲伤,爱情,故事看完《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有何感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就我个人而言,最触动人心的是Cream从药店得知K患病的真相后,她父母和妹妹死亡场景的重现。即将会出车祸的Cream的一家人乘车远去,但这次, K出现在车后座的窗户里,绝望奔跑的Cream撕心裂肺地哭喊“不行,不要走!不可以!”她的孤独、无助与弱小,直击着观众的心灵。比悲伤更悲伤的,是过去、现在与未来之间界限的模糊、纠缠,那将是全部精神世界的坍塌。男女主的错位叙述模式,使陈意涵大颗大颗的眼泪落得相当有分量,将悲伤渲染的愈加浓烈。
悲伤不是两个人相爱却不能在一起,而是对于即将发生的一切无能为力;比悲伤更悲伤的不是他的隐瞒,而是你明明知道了却要陪他演戏,是两个人都不能坦白。
可能是《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过分推崇情感的煽动,让影片在逻辑和思想深度上落了下风,这也是影片被某些观众诟病的原因。
K为了成全Cream对杨佑贤的“好感”,匿名寄给后者未婚妻背叛他的照片,并与Cindy 谈判,以自己的不治之症为由恳求她离开杨佑贤。而另一边,Cream为了配合K的苦心,违心地接近杨佑贤,使后者即使在知道Cream心有所属后,还是义无反顾地为爱赌博。K和Cream都用自以为是的方式对自己爱和爱自己的人好,但这不但没有衬托出他们伟大的爱情,反而将本不相干的男二和女二卷入了痛苦的阴影,成为了男女主爱情的牺牲品。
影片对恒定爱情坚守的曲解表达和道德与价值观的底线激烈碰撞,激发了不少观众的理性思考与批判。于是乎,有了“狗血剧”,“比悲伤更悲伤的男二”,“自私的爱情”,“服毒自尽也太夸张了吧”等等说法,有了票房与口碑呈反比的尴尬现象。
相比之前百看不厌的经典《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我的少女时代》,台湾电影在多数人心中最大的特点就是萌萌的吴侬软语,纯粹的青春爱情。《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为什么逊色很多呢?我个人的看法是,《那些年》和《我的少女时代》是原创作品,更贴近中国国情,更本土化,更能触动人心;而《悲伤》改编自2009年的韩版同名电影,在男女人设、故事手法、戏剧冲突甚至台词上进行了高度复刻,没有在当代影视背景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创新。且韩版《悲伤》首映于10年前,10年前的台湾相较于大陆,其经济发展速度相当可观,而10年后的今天,台湾相较于大陆可能只是一个三四线的城市,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大陆的经济飞速发展,观众的官员素养也随之大大提升,10前的片子自然很难收服10年后的广大观众。
“爱情如果需要解释的话,世界上就不会有人因此而痛苦。”用三观的对错来衡量爱情,真的合理吗?现实中的爱情,又真的可以说得清,道得明吗?尽管发自内心地希望爱的人可以幸福,可自己又无法做到潇洒退出。明明决定分手,却又自私地希望留在她身边再多一点点时间。我想,不停地在理智和情感中徘徊纠结,才是电影真正想表达的人性吧。那些啜泣不已的人,可能在这对用力挣扎却始终无法摆脱命运的男女身上,看到了自己过去爱而不得的一点点影子,感同身受罢了。
上一篇:7位驴友违规穿越卧龙,1人死亡。对于近些年始终有驴友无视规定擅闯禁区,你怎么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