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一场考试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人生,高考为什么让考生和家长如此过分紧张失态?
家长,人生,考生一场考试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人生,高考为什么让考生和家长如此过分紧张失态?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压力是一种动力,一种能量,可以促使一个人去努力、去刻苦、去拼搏,向着梦想奔跑。人有压力是一件好事,说明有目标、求上进,重压之下,人的潜能可能得到激发和释放,会加快人前进的步伐,实现目标的可能性才会更大更有把握。所以,近年来,我们常常在各种场合和媒体听到、见到这样的说法,“不忘初心,明确目标,加压奋,努力拼搏,砥砺前行。”
相反,如果一个人没有压力,那也就意味着他没有目标,或者目标不够明确;即便有目标,也只是说在嘴里的一个名词,根本没有放在心上,更没有想着非达到不可,因此,才有会毫无压力的悠哉悠哉,“闲庭信步”,做事不努力,不下苦功夫。
当然,凡事皆有度,过之而不及。压力如果过大,紧张如果过度就会产生焦虑,引发人思维混乱,寝食不安,引发失眠和身体多种器官的不适,那压力就有成了一种害了。
对于绝大多数的高考生来说,些许的压力家长和教师大可不必担心,但考前为他们适当减压也很有必要。
一是让考生正确认识压力。如前所述,要让考生知道,压力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适当的紧张还会有助于在考试的时候发挥得更好。所以,对于紧张焦虑的情绪,考生首先要做的是接纳你的压力紧张,告诉自己“高考对我很重要,所以紧张很正常”,如何做到不紧张,把压力转化成动力——让自己把自己的关注点放到每一道题上去,实现目标一条路,那就是考前多记熟记牢一个知识点,多做对一道题……
二是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要给考生营造宽松的氛围。教育孩子要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学习目标、珍惜时间、刻苦学习等是家长和老师常挂在嘴边的口头语,在临近高考的最后这几天里,家长和老师要明白,大考之前,孩子心理正常比多做几道题更重要。因此,不要再问孩子“复习得怎么样了”“有把握吗”等,甚至连“加油”“我对你有信心”之类的话都不用再说;在生活起居上,要“内紧外松”,保持日常状态,不要表现额外的关心、照顾,更不要放下工作,请假来全程照顾他们生活,陪护他们复习,否则,家长的重视、关心,只能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压力。
三是可以适当组织一些有趣的户外活动,转移高考的注意力。比如像合肥一中的“踩汽球”,邯郸市邯山区第一中学的“掰手腕”等。只靠说教不能减轻压力,相反只能徒增他们的压力。要想减轻他们的考前压力,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的关注点适当转移,而集体活动、体育活动、集体游戏,是最好的方法,它不仅可以使学生暂时“忘掉”高考,更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在相互鼓励中增强信心,同时,心理的压力和紧张可以通过肢体的活动得以释放,肢体的“疲劳”可以有效促进睡眠质量的提高,使考生可以养精蓄锐,更好应对高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年一度的高考,都牵着成千上万个考生和家长的心,因为高考是试金石,是检查在校学生平时努力学习的最好办法,也是青年追梦人起飞的起跑线,能不能踏进这道起跑线上,凡是参加高考的人和他们的家长都怀着一颗忐忑的心,心里都像揣着一只小兔子,坐卧不安,心里紧张,有时说话云山雾罩,都是内心的压力太大惹的祸。
高考前,作为学生都处在紧锣密鼓的学习状态中,都把时间绷得很紧,绝不放过每一分钟,废寝忘食、聚精会神地去学习,争取考出好成绩来,为国家做出杰出贡献,同时也是对父母的辛勤付出是一个很好的表达,能不能考好?心里都存在着疑问,考题是简单还是难?这就是每位考生和家长最担心的问题?就是因为考生和家长心里有太多的想法产生,所以就产生了压力,因此心里就会过分紧张,所以做事有时就会失态。
大家都说参加高考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人生,其实也是很有道理的,因为人生的路有千万条,所要参加的工作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吗?就看你怎么去选择,但是这种选择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讲,还是参加高考是最佳选择。所以大家都把心思放在参加高考上面来,迎接这次人生最大的挑战。
参加高考后,每个考生和家长,虽然看似把心都放下了,其实不然,在没有接到通知书那一刻,他们的心情还是波澜起伏,都把心提到嗓子眼,等待着,盼着!磨刀不误砍柴工,平时的努力在高考那一刻上能不能大爆发?这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拿到“通知书”,考取自己喜欢的学校,一切心情就像玫瑰花一样美丽,绽放往日的魅力。从这一刻起,那些所有的担心和紧张都已烟消云散,带着希望,迎着朝霞,他们又踏上了新的征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虽然一场考试不能决定人的人生,但高考是一个学生十多年求学生涯的一次重要检验,而且无论出生富贵家庭还是贫穷家庭,高考相对来说是最公平的选拔人才的手段。高考后,同学间的距离就越拉越大了。所以,家长们会普遍感到紧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他们第一次实践人生就是竭尽所能
(这个问题后面的问题是当初不好好学习的人后来都用了多大的代价弥补)
这场考试意味着不同的人生走向,多年的付出不能功亏一篑,这场战争嘘的一声,有人全家就会留在冰河世纪,然后心慢慢地变僵,在以后重复的社会生活中慢慢死去。(普通人大多依靠高考进入大学实现阶级跨越的第一步)
没有人想三年换来承受这样的结果)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