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从鲁迅的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什么?
鲁迅,他的,鲁迅先生从鲁迅的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什么?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治人从医,治国从文。治病用良方。学到了要为中华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尽管我们能力有限,不能和鲁迅一样有着唤醒国家的能力与责任,但我们还是要努力,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奋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是一个很爱国的人,起初,他认为要使一个民族强大,首先就要使这个民族的人民拥有一个健强的体魄,所以他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决定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治病救人)来拯救国民. 可是在仙台学医期间,有一件事情让他很震惊,那就是——有一次在看电影的时候,很多中国留学生看到日本军人蹂躏欺压中国妇女,不仅没有丝毫懊恼反而以此为乐。这样的场景让鲁迅感到很痛心,他幡然醒悟——要真正解救一个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民族,并使其强大起来,仅仅让人民拥有强健的体魄是远远不够的;救治了羸弱的身体只是“治标”,而拯救人民麻木的心灵才是关键,拯救人民的思想才能“治本”,所以,他毅然弃医从文,从此走上了文化救民的道路。他以手中的笔杆为武器,用口诛笔伐的方式与敌人搏斗并唤醒民众。 从鲁迅的弃医从文中,让我联想到了很多事情,首先,鲁迅的这种选择已经被历史验证了,他的选择是非常正确的,一个国家想要富强起来,不光是要有强健的体魄,而更重要的是:是要从思想上,有一颗爱国之心,一种敢于拼搏的心,并且还要为此去一步步地付出努力,鲁迅的选择警示我们:一个真正强大的民族,其人民的思想必须首先要强大,要先从思想上去战胜敌人。 鲁迅非常清楚,生活和现实对于他意味着什么。他知道自己前进到了什么地方,也明白前方的障碍究竟在哪里,所以才有《影的告别》中“我不如彷徨于无地”,“我终于彷徨于明暗之间”这样的孤独言辞。 设想,如果没有鲁迅对自身处境的深刻敏感,必定也没有鲁迅火一般热情和锐利的文字。 鲁迅一生,用过许多比喻,如“碰壁”、“铁屋子”、“过客”等,无一不是指向闭抑的现实存在本身。 他说:“中国人向来因为不敢正视人生,只好瞒和骗,由此也生出瞒和骗的文艺来。由这文艺,更令中国人更深地陷入瞒和骗的大泽中,甚而至于已经自己不觉得。”(《坟·论睁了眼看》) 鲁迅说这话距今大约八十年,但许多中国作家的精神状况似乎没有任何的改变,依然是“不敢正视人生”,依然是被“瞒和骗”所奴役。 于是,你可以在当下流行的文学话语中亲见下列事物:私秘经验的展示,斤斤计较的心灵,琐碎繁冗的文风,轻松虚无的精神,以及把写作当成获利的手段和找乐的法子,等等。 在这些事物的背后,活跃着的是一颗颗可疑的心灵,但他们对真正的、需要为之垂泪的现实却保持着令人难以忍受的缄默。 鲁迅身上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真”:做真人,说真话,办真事。在经历了所谓“后现代”一类的潮流冲击后,我们发现,一直以来,国人的诸多行为仍在鲁迅的视野中徘徊。今天,鲁迅针砭国人痼疾的话语不仅没过时,反而正当其用。 “硬骨头”和日日探求、触摸博大精深的精神仍然是我们在学术钻研上所必需的,而忧国忧民的责任感则需要每一位青年以之为己任。批判精神和求真的毅力是我们为人处世、修养人格的利器。鲁迅先生所在的年代,是阶级战斗的年代,而在“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每个角落的今天,“战斗”仍在进行,世界竞争日益激烈,青年人一定要站出来“争存天下”,把自己的“人”字立正立好。 之所以想对青年人说这番话,是因为将来支撑中国的脊梁必将诞生于他们中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代人吃饱了没事干,想的太多。把人的阴暗面都扒出来了。
比如:煤炭和石油是古生物变成的吗?古生物死了不分解等地壳变动了翻下去埋到土里去高温高压,经历复杂的生化反应变成我们的化石燃料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治人从医,治国从文。治病用良方。学到了要为中华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尽管我们能力有限,不能和鲁迅一样有着唤醒国家的能力与责任,但我们还是要努力,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奋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鲁迅作为我国近代最伟大的文学家并不是没有理由的,理由具体有如下几点:
首先鲁迅先生能发现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在人们沉浸在国力强盛的美梦中而鲁迅先生却可以毅然面对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不被身边庸俗的人所影响这恐怕就是我们很多人做不到的吧。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