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养田螺要什么技术?
田螺,水质,生长养田螺要什么技术?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田螺,说实话真的比较好养,我老家湖南郴州,小时候农田里,鱼塘到处都是,虽然现在没有以前那么多了,但是假如想养殖……只要泥水肥,泥土一定要烂……不要有农药水搞到哪里,还有最好放些泥鳅鱼一起养,最好就是家里牛粪羊粪稻草,水质检测一般就可以了,不要什么高级技术,主要销路先要找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田螺的养殖方式有专池养殖、稻田兼养和鱼螺混养等。专池养殖的池塘面积宜小、土质松软、水源充足。池内可适当种些茭笋、慈菇等水生植物,以充分利用土地并给田螺创造有隐蔽的生态环境。养殖池中的水质好坏是养殖田螺成败的关键之一。注意:凡含有大量铁质和硫质的水,绝对不能使用。
田螺养殖最适水温为20℃-26℃,这时摄食旺盛。当水温升至30℃-33℃时,田螺便潜入土中避暑,不食不动也不成长。肉质也变硬乏味。所以必须注意把水温调节在26℃以下。养殖水深,一般为30厘米。冬季为了提高水温,可降至20厘米左右。这些水量,不仅是田螺生育所需,也有防御敌害作用。
稻田兼养田螺,选用全年不涸水而湿润的沼田,最适合于田螺生活。稻田的有机质肥料和杂草,能供应田螺食用,在放养密度较大时,可补充投喂一些人工饵料。在水稻的荫蔽下,夏季能维持田螺生长。所以稻田养螺,是一种简易省工的养殖方式,只是要注意避免使用农药,否则对田螺产生毒害。
田螺可与一龄鲤鱼种混养,投喂鲤鱼的饲料,经在泥土中分解后,供作田螺饲料。但不宜与二龄鲤鱼混养,由于这种个体的鲤鱼会吞食田螺仔贝。还可以与其他鱼类或水生动物混养。有时为了提高名优水产品的产量,把田螺作为青鱼、龟、鳌饲养中的优质饲料。
田螺在天然状态下,最初的三至四个月成长最快,以后逐渐缓慢,以至二年后则不再成长。因此,田螺在人工养殖期间要抓住时机,充分投饵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长成,这样螺肉大且柔软味美,为天然者所不及,产量也较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养殖技术需要更多地环境及原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正在跟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田螺养殖场地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腐殖质土壤及交通方便的地方。最好有流水。养殖池建造。螺池规格一般宽1.5-1.6米,长度10-15米,也可以地形为准。池子四周作埂,埂高50厘米左右。池水两头开设进出水口,并安装好拦网,以防田螺逃逸。同时,在养殖池中间稀栽种茭白等水生植物,这不仅可提高土地产出率,而且又为田螺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放养量与饲养管理
1、田螺放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放养100-120个,同时,每平方米套养夏花鲢鳙鱼种5尾左右进行主体养殖。田螺放养时间一般都在3月份。
2、施肥投饵:养殖池先投施些粪便,以培养游浮生物为田螺提供饵料。施肥量视螺池底质肥瘦而定。田螺放入池后,投喂青菜、米糠、鱼内脏或菜饼、豆饼等。青角、鱼内脏要切碎与米糠等饲料拌匀投喂。菜饼、豆饼等要浸泡变软,以便于田螺摄食。投喂量视田螺摄食情况而定,一般按田螺总量的1%-3%计算,每2-3天投喂一次。投喂时间每天上午,投饵的位置不必固定,饲料隔天投放。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时,不需投饵。
三、水质调节:
1)是螺池要经常注入新水,以调节水质,特别是繁殖季节,最好保持池水流动,尤其是高温季节,采取流水养殖效果更好。在春秋季节以微流水养殖为好。螺池水深度需常保持30厘米左右。
2)是调节水的酸碱度。当池水pH值偏低时,每平方米施生石灰0.15-0.18公斤,每隔10-15天撒一次,使池水pH值保持7-8。
四、田螺越冬管理:当水温下降到8-9℃时,田螺开始冬眠时,冬眠时,田螺用壳顶钻土,只在土面留个圆形小孔,不时冒出气泡呼吸。田螺在越冬期不吃食,但养殖池仍需保持水深10-15厘米。一般每3-4天交换一次水,以保持适当的含氧量。
饲养田螺一定要小心仔细,不能粗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怎样养田螺?
我是乡村的小唐,一名三农领域创作者,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关于田螺养殖技术的问题可以参考下的见解
田螺是我国生长的一种淡水螺,属上等保健食品,田螺属软体动物,粗生易长,适宜于池塘、河边、沟边和水田生长。身体分为头部、足、内脏囊等3部分,头上长有口、眼、触角以及其他感觉器官。田螺具有清热降火的功效,是盛夏人们夜宵的美食,近几年,随着田螺天然产量日渐减少,田螺市场不断看好。
上一篇:你觉得最好的爱情电影叫什么名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