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精绝古城”的一件文物织锦,为何让日本考古专家惊呼不可能?
西域,中国,国家文物局“精绝古城”的一件文物织锦,为何让日本考古专家惊呼不可能?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精绝古城”的一件文物织锦,为何让日本考古专家惊呼不可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西汉王朝,自张骞打通与西方交流的丝绸之路以后,西汉政府强大的国力控制了广大的西域地区。西域地区共有30多个小的城邦制的国家,习惯上我们把它称为西域36国。其中的精绝国,就是这36国中的一个。尼雅遗址是汉晋时期精绝国故址,存在年代大约为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5世纪,地理位置大约为现今新疆的民丰县 北约150公里处的沙漠中。知名小说《鬼吹灯》中就以此地进行构思创作的。现存的精绝古城经过挖掘,被命名为尼雅遗址。
尼雅考古成果丰硕,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轰动学术界。其中发掘的纺织品极为珍贵,其构思之复杂、色彩之绚烂、织料之上成,在那个时代属于罕见。而其中最知名的,莫过于被国家文物局鉴定委员会定为国宝级文物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其实还有"王侯合昏千秋万岁宜子孙"锦衾,"延年益寿长保子孙"、"世毋极锦宜二亲传子孙"、"登高明望四海贵富寿为国庆"、"金池凤"等华丽织锦)。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其实并不大,长只有18.5厘米,宽是12.5厘米,只有普通人的手掌那么大,但它信息量非常大。
首先,这句话出现了两遍。从工艺上来说,工匠在织这块锦的时候,必须要进行花纹循环。也就是说,工匠在动手之前,先要考虑好,在什么地方进行循环,才能织出相同的两排图案和字体,对于没有计算机的时代来说,这需要非常高超的技术。
其次,这七个字是缪篆体,这是介于隶书和篆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在两汉魏晋时期非常流行。因此,科考专家根据当时西域地区的历史情况,认为这应该是汉代的丝织品。
第三,是重要的历史价值。锦缎出土的尼雅遗址正是古代精绝国。《汉书》里面记载:“精绝国,王治精绝城,去长安八千八百二十里,户四百八十,口三千三百六十,胜兵五百人。”
由此可见,精绝国非常小,军队也非常少,甚至还不及当时汉朝的一个小城。不过,由于它地处丝绸之路的要冲,商旅众多,因此这个小国非常富有。而锦缎的出土,说明精绝国和当时的大汉来往商贸密切。更重要的是,除这块锦缎外,还发现写有“讨南羌”的织物。因此,有学者认为,这应该和“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是一句话也就是“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讨南羌”。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