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曹操为何要杀死自己的儿媳妇?是心理阴暗还是另有隐情?
曹植,自己的,的人曹操为何要杀死自己的儿媳妇?是心理阴暗还是另有隐情?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崔琰和荀彧都是一类人,于曹操于大汉。
建安十八年,曹操当了魏公,这时他已着手打击一些拥汉势力,五大谋臣的荀彧更是选择一心向汉,在荀彧接到空餐盒之后无论是曹操心意如何,荀彧都向汉选择与曹操决裂。
而崔琰也是如此,不过谁先谁后而已。知道曹操逐渐膨胀的野心之后,思来想去还是坚持当汉臣,跟随曹操但是一心向汉。所以在性格上依旧是不变,坚持我行我素。
后来建议和曹操经常相互冲突,曹操只好寻找机会把他从人事部门调走,让他去负责宫城内外的社会治安“迁中尉”。
真正让曹操动杀心的是在曹操进爵魏王的在大典之上,杨训上表称赞曹操的功绩,夸赞曹操的品德。后来被人嘲讽到杨训是一个虚伪的人,见风使舵。而这个杨训的崔琰推荐之人,自然也被人一同连带嘲讽。
崔琰就写了一封给杨训的信,大致内容是“读一个表文而,时间会证明一切,会随着时间的变化具体的情况也会发生变化。”
“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
问题就出现在这封信之上,出现在“会当有变时”这几个字之上。被一些小人加以利用,编造成为对曹操不利的话,同时将曹操想要代替汉的决心给暴露出来。
这一封信曹操很大程度之上知道原本的含义,可是曹操心境已经发生变化,想要悄悄摸摸的替换汉朝。结果被这个人捅破,大怒曰: “生女耳”。
于是将崔琰贬职,并且派人监视,而崔琰也不服气,傲骨依旧存在。而且大通宾客,发泄不满,于是曹操果断地下令赐死。
满盘皆输
立场不同
为什么曹操就因为这一封信直接将崔琰置之死地,让崔琰一案成为三国中重大的冤案,这就跟曹操的曹魏集团有很大关系。
曹操杀掉的崔琰出身贵族,而曹植的妻子崔氏叫崔琰叔叔,一个身居高官,一个是后宫宠妃。崔琰死了一年之后崔氏也命丧黄泉。从背景情况来看,无非就是关系到曹操的野心和立储问题。
都知道曹操在不断架空汉室的权力,逐渐在代替汉室,一统天下的野心已经展露无遗。而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手底下依旧有很多忠于汉臣的人物,而崔琰就是其中之一,在整个朝野中崔琰的影响力和势力都不小,这些就是曹操称帝路上最大的阻碍。
曹操主动收敛,但是并不代表收手,一直在寻找机会,而且这件事情也是必然要发生的。但是崔琰久不久跳出来阻挡一下,让曹操已经开始不爽,甚至在后面有意无意的将这件事情摆上台面,这就是爆发点之一。
立储漩涡
另外一个因素就是在立储问题之上,在《三国志》中记载:
“太祖狐疑,以函令密访於外。唯琰露板答曰:“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琰以死守之。”植,琰之兄女婿也。”
从中可以看出崔琰开支持曹丕为太子,而曹植是他兄长的女婿,仔细一看这就是关系到曹丕和曹植谁是太子的问题。
一方面公开支持曹丕,这就是让曹丕对他恨不起来,也表明立场是曹丕一方。另一方面就是他与曹植也有关系,有万全的退路。
所以曹氏集团无论是曹丕还是曹植成为下一代掌权人他都能够非常安全的活着,甚至曹植成为接替者他手中的权力会更加大。
两个皇位的争夺他站在中间如鱼得水,这让曹操感觉到威胁,被赐死是必然也是意料之外,没想到是以这种不齿的手段。
连锁反应的牺牲品
都说在古代皇帝问大臣立谁为太子这个问题是自杀性问题,但是依旧有很多人选择往坑里面跳,显然崔琰就是其中之一。
问大臣谁当下一任皇帝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崔琰与其他人不同的在于摆上台面。
摆上台面就是公然站队,崔琰统领选举十余年,文武群才,多所明拔,实际上就是号召百官支持,作为生性多疑的曹操肯定容忍不了,这就是一切事件爆发的根基。
至于曹植的妻子崔氏之死,只不过是崔琰失去地位之后的连锁反应,覆巢之下无完卵,既然曹操开始发难,清算死忠汉臣和立储问题之人,谁又能安然入睡。
崔琰用死证明自己是君子。曹操用崔琰的死,证明自己是奸雄
点个关注,发现历史,改变生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曹操是一位有着理想的人
为了事业可以放弃一切
上一篇:蔡徐坤接受央视采访被质疑整容,你觉得是灯光问题还是真动刀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