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孙悟空明明可以翻几个筋斗到达西天,却要花多年时间保唐僧去西天取经?
唐僧,悟空,真经为什么孙悟空明明可以翻几个筋斗到达西天,却要花多年时间保唐僧去西天取经?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是佛故意让他们经历磨难,考验他们是否虔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观音明明去了好几趟大唐了,为什么不顺手把经书带上呢?如果神佛真的那么高傲不屑凡人,那么为什么还那么费尽心思去设局让唐僧一行人去取西经呢?所以,神佛的安排也势必是有所求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别说天下,就是天上也是这样的。
在《西游记》当中的解释:
八戒道:‘师父的骨肉凡胎,重似泰山,我这驾云的,怎称得起?须是你的筋斗方可。’行者道:‘我的筋斗,好道也是驾云,只是去的有远近些儿。你是驮不动,我却如何驮得动?自古道,遣泰山轻如芥子,携凡夫难脱红尘。’
也就是说唐僧是肉体凡胎,浊气太重,不能背的动唐僧。所以在最后凌云渡才会再安排一个让唐僧的肉体凡胎死去,他们回大唐的时候才能够腾云驾雾的情节。但是事实上是这样的吗?
为啥唐僧老能被一阵妖风给卷走呢?然后一眨眼就不见了呢?肉体凡胎只能被风卷走不能背云驮走?孙悟空一行人不会风系的法术所以不能卷走唐僧,这个明显也说不过去。就算万般无奈,你找个坐骑总可以吧,龙之类的驮不动肉体凡胎飞行,那你找鹰啊,雕啊,鹏啊之类的小妖怪总能找到吧……
所以说,不是不能,其实是不愿而已。唐僧一步一步来取西经,才能表现出他们的诚意,才能表达出西经的珍贵。至于这多浪费的十来年,又有多少人不能得到解脱,这个在佛祖考虑范畴之内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关于这么地一个问题,在唐僧与孙悟空师徒一路西行到了灵山的时候,佛祖就已经给了他们答案了:“经不可轻传”!
当然,在《西游记》的佛祖一开始让观音菩萨去找个人过来他的灵山上取经时,佛祖就已经是交代得很明白了:要找个有点耐心的人,要让他经历一些困难与挫折,取经的路上如果有谁不服气把他给收了带到我这来接受教育…
总而言之也就是唐僧师徒取经的路上所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几乎全都是取经协调办公室主任观音菩萨给事先安排好的,为的就是不想让唐僧师徒太过于轻易地取得真经。
这其实也就是为什么唐僧在取经的路上,每次落入妖怪的手里时,那一些总是嚷着要做“清蒸唐僧肉”的妖怪们全都只是停留在吃唐僧肉的食谱上,却始终都没有付诸行动将唐僧一口吞了的原因,人家妖怪也是挺不容易的,为了配合观音菩萨的戏本,忍着性子地等着孙悟空去搬救兵…
那么,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就是:取经也是西天佛祖想出来的,为什么要人为的制造困难给取经的唐僧师徒呢?
其实原因就是这么地简单:就是不想要让取经的人那么容易取得真经!太过于容易得到的东西,人们是不会珍惜也没有成就感的,只有历尽千辛万苦才得到的真经,才会被人珍惜起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其实在西游记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里面说的很清楚。
如来曰:“我有《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三藏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经,正善之门。我待要送上东土,叵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旨要,怠慢了瑜迦之正宗。
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远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化众生,却乃是个山大的福缘,海深的善庆。
所以,苦历千山,远经万水是求取真经的必要条件,违反了这个条件如来是不会把真经传给取经人的。
后文通过孙悟空与猪八戒的对话也印证了这一点。
在原文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中有这样的对话,行者道:“我的筋斗,好道也是驾云,只是去的有远近些儿。你是驮不动,我却如何驮得动?自古道,遣泰山轻如芥子,携凡夫难脱红尘。象这泼魔毒怪,使摄法,弄风头,却是扯扯拉拉,就地而行,不能带得空中而去。象那样法儿,老孙也会使会弄。还有那隐身法、缩地法,老孙件件皆知。但只是师父要穷历异邦,不能彀超脱苦海,所以寸步难行也。我和你只做得个拥护,保得他身在命在,替不得这些苦恼,也取不得经来,就是有能先去见了佛,那佛也不肯把经善与你我。正叫做若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意思说的很清楚,我要是这么容易让你得到真经了,你还会重视它,随后用心去传播么?
不过除了这一点,我认为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
1.经文是谁需要求取的?
原文第十二回·玄奘秉诚建大会 观音显象化金蝉
太宗见了颂子,即命众僧:“且收胜会,待我差人取得大乘经来,再秉丹诚,重修善果。”众官无不遵依。当时在寺中问曰:“谁肯领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经?”问不了,旁边闪过法师,帝前施礼道:“贫僧不才,愿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祈保我王江山永固。”
唐王大喜,上前将御手扶起道:“法师果能尽此忠贤,不怕程途遥远,跋涉山川,朕情愿与你拜为兄弟。”玄奘顿首谢恩。唐王果是十分贤德,就去那寺里佛前,与玄奘拜了四拜,口称“御弟圣僧”。
玄奘感谢不尽道:“陛下,贫僧有何德何能,敢蒙天恩眷顾如此?我这一去,定要捐躯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经,即死也不敢回国,永堕沉沦地狱。”
上一篇:婚姻中,最容易出的问题是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