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你怎么赏析柳永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的?
词人,江天,物华你怎么赏析柳永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的?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淹留”:长时间停留。词人感叹时间来去无踪,在飞逝的时光中,什么事物能够长久地停留呢?这一句与上阕的“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相照应。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佳人”指词人所思之人。“颙望”指抬头凝望。想那佳人在高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误把远方的船只当作了心上人的归舟?这三句是虚写,是词人从故乡意中人的角度展开的想象,表明了羁旅途中的词人和远在家中的心上人彼此想念着对方,同时也带有心上人因词人长时间不归而有所埋怨的意味。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争”:怎;“处”:……之时;“恁”:如此;“凝”:一往情深。伊人又怎知“我”倚靠栏杆时的一往情深和浓浓的乡愁呢!
下阕抒情,写出了词人的羁旅之苦和思念故乡亲人的情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雨霖铃》《八声甘州》。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及赏析。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宋代: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阑一作:栏)译文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面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凄凉的霜风一阵紧似一阵,关山江河一片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高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一切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那滔滔的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不忍心登高遥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美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她哪会知道我,倚着栏杆,愁思正如此的深重。注释潇潇:风雨之声。一番洗清秋:一番风雨,洗出一个凄清的秋天。霜风凄紧:秋风凄凉紧迫。霜风,秋风。凄紧,一作“凄惨”。是处红衰翠减:到处花草凋零。是处,到处。红,翠,指代花草树木。语出李商隐《赠荷花》诗:“翠减红衰愁*。”苒(rǎn)苒:渐渐。渺邈:遥远。淹留:久留。颙(yóng)望:抬头远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语出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天际识归舟,云中辩江树。”争:怎。恁(nèn):如此。凝愁:忧愁凝结不解赏析此词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个“对”字,已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当时,天色已晚,暮雨潇潇,洒遍江天,千里无垠。其中“雨”字,“洒”字,和“洗”字,三个上声,循声高诵,定觉素秋清爽,无与伦比。自“渐霜风”句起,以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渐”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遂又生一番变化。这样词人用一“渐”字,神态毕备。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然而遒劲,直令衣单之游子,有不可禁当之势。一“紧”字,又用上声,气氛声韵写尽悲秋之气。再下一“冷”字,上声,层层逼紧。而“凄紧”“冷落”,又皆双声叠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量,紧接一句“残照当楼”,境界全出。这一句精彩处“当楼”二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气一起袭来。“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词意由苍莽悲壮,而转入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落之景象。“红衰翠减”,乃用玉溪诗人之语,倍觉风流蕴藉。“苒苒”,正与“渐”字相为呼应。一“休”字寓有无穷的感慨愁恨,接下“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写的是短暂与永恒、改变与不变之间的这种直令千古词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无语”二字乃“无情”之意,此句蕴含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不忍”句点明背景是登高临远,云“不忍”,又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至此,词以写景为主,情寓景中。但下片妙处于词人善于推己及人,本是自己登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误几回”三字更觉灵动。结句篇末点题。“倚阑干”,与“对”,与“当楼”,与“登高临远”,与“望”,与“叹”,与“想”,都相关联、相辉映。词中登高远眺之景,皆为“倚闺”时所见;思归之情又是从“凝愁”中生发;而“争知我”三字化实为虚,使思归之苦,怀人之情表达更为曲折动人。这首词章法结构细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以铺叙见长。词中思乡怀人之意绪,展衍尽致。而白描手法,再加通俗的语言,将这复杂的意绪表达得明白如话。这样,柳永的《八声甘州》终成为词的丰碑,得以传颂千古。全词景中有情,情中带景。上片于壮丽的秋景之中含有凄凉伤感之柔情,下片于缠绵的离情中带有伤感之景,前后情景交相辉映。上片写观景,虽未点明登楼而登楼之意自明;下片于“依栏杆处”再点登楼,起到了首尾呼应作用。笔法之高妙,于此可见,作者不愧为慢词的奠基人。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雨霖铃》《八声甘州》。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及赏析。
上一篇:特朗普“英国之行”邀约鲍里斯·约翰逊会谈被拒,你说尴尬不尴尬?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