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战国初期,魏国有统一天下的实力吗?
魏国,秦国,楚国战国初期,魏国有统一天下的实力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战国时代长达200年,在长达两个世纪的时间列国实力不断变化。
下面,分几个时期来分析一下:
魏文侯时期:
齐、楚、秦的低谷时期。魏、韩、赵三个新兴诸侯在大肆扩张。
这段时间内,处于强势的魏国更多是为了扩大自身的生存空间,尚不具备兼并列国的可能性。
魏武侯时期:
魏国国势仍处于上升态势。但三晋联盟出现已裂痕。吴起出奔出国,在楚悼王的支持下进行变法,楚国国势强势崛起。
魏、赵为争夺泗上十二诸侯(今河南东部,宋、鲁、卫等国)爆发战争,韩、楚等国相继卷入,战争上升至“天下”级。
楚军为支持赵国,侵入魏境,并成功切断了魏国东西领土的联系,魏军陷入被动。后因楚悼王去世,楚军撤退,让魏国逃过一劫。
这段时期主要是魏国维持的自身优势,而楚国开始向魏国发起挑战,至于齐、秦仍尚未觉醒,仍然没有任何一国诸侯具备统一的可能性。
魏惠王前期:
楚悼王死后,吴起被杀,楚国变法终止。
魏惠王实行二次变法,魏国国势达到顶峰。此时魏国选择的策略是“称霸”,也就是通过武力迫使列国臣服,而不是灭国。
注意,即使在秦始皇横扫列国的时期,灭国仍被视为十分残暴的行为(因为灭国的标志是毁了别人祖庙)。称霸,仅仅是迫使对手臣服,让自己成为诸侯中的老大。
这段时期魏国的实力和地缘特点能不能兼并列国很难过,但可以明确的说,魏国本身也没有吞并列国的计划。
魏惠王中期:
齐威王、秦孝公相继变法,战国中后期的强国在此时迅速崛起。此时的楚国处于“宣威之世”的强势期,东(齐)南(楚)西(秦)北(赵)中(魏)五强并立。
魏、赵的交战再度引发“天下”级大战,赵、秦、楚、齐组成联盟,魏、韩、宋组成联盟。最终的结果是,魏国强行攻取赵都邯郸,迫使赵国求和退出战争,随后魏国集中精力对付东部,逼迫楚、齐退军。秦国势单力薄,只能吐出刚刚吞下的安邑,向魏国求和。
此时魏国依旧处于最强国的位置,但国力已经大幅度削弱,地缘的弱点开始暴露。
魏惠王后期:
魏、韩战争,齐国围魏救赵。齐将田忌、孙斌在马陵击杀魏将庞涓。魏国霸权被粉碎。
此时,位于天下中心且极度富庶的魏国已经成为列强都在垂涎的大肥肉。
秦惠文王在西部快速崛起,疯狂抢夺魏国的西部领土,引起了老牌强国的注意。合纵开始出现,天下正式进入纵横时代。
当时的秦国无力以一国之力同时和齐、楚、赵三强中的两强联合抗衡,函谷关外开始拉锯战。仍没有任何一国能够完成统一
魏襄王时期:
合纵连横的威力开始发挥,魏国频繁向秦国割地,列强又频繁逼秦国吐出来。
齐、楚实力达到顶峰。楚怀王一度成为“纵长”,齐闵王与韩魏举行合纵,一度攻破函谷关,迫使秦国再度吐出韩魏的故地。
此时魏国已经退出强国行列,更多运用纵横手段顽强生存在天下中央。秦国势占优,但天下整体处于均势,没有一方可以统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各位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阿文,今天我们来讲讲战国时期魏国有没有统一天下的实力。我个人觉得当时是有的,只不过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身上的。错过了可能再也不会有了,魏国就是如此,老话讲: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多少大将大相都被魏国错过了。接下来咱们聊一聊魏国为什么没能统一天下。
纣王无道、凤鸣岐山、周文王继位,大赐分封。把皇室家族的各个兄弟们都分封到各个地方享受荣华富贵。当时还没有魏国,魏国不像燕国一样是老牌诸侯国。魏氏的祖先是毕公高。毕公高是周文王第十五个儿子,因为封国在毕地而得姓。毕国在西周末期亡于西戎,其后裔沦为平民。魏国兴于毕万,而他正是毕公高的后代,他在春秋初期投奔晋献公,受到重用,晋升为大夫。春秋战国的时候咱们都知道每天可能都有打打杀杀,当时的打仗就是抢土地,抢人口,公元前661年,晋献公命毕万灭姬姓魏国,并把魏地(今山西芮城县一带)封给毕万。
有了土地、有了人口、自然而然就有了野心。公元前453年,晋阳之战的发生,魏桓子、韩康子本为智伯一方,却又倒戈,与赵氏共灭智伯,并瓜分其所有领地,至此三家分晋,赵、魏、韩国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
魏国的崛起源于魏文侯的礼贤下士,他选贤任能,内修德政,外治武功,颇有后来齐国的稷下学宫之风气。他任用李悝、翟璜为相,改革弊政;用乐羊、吴起等为将,攻掠中山国、秦国、楚国;以李悝教授法经,依法治国,魏国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旺盛生机。当时的秦国在魏国面前还是小弟级别,此时的魏国颇有后来秦国的生机勃勃、人才济济。
衰于魏惠王
第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魏惠王是魏文侯的孙子,在位52年,经历了魏国由兴到衰的一个过程。他的一生错过了很多人,首先错过了一位改变魏国命运的当时的“小人物”后来拯救秦国的“大人物”商鞅。咱们都知道秦国的崛起乃至后来统一六国,都离不开商鞅的变法。可偏偏这么一位大人物被魏惠王遗弃了。当时公叔痤是魏国的丞相,他手下的中庶子卫鞅很有才华,公叔痤准备将卫鞅推荐给魏惠王,但未能推荐他就卧床不起了。《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公叔痤病重时,魏惠王前去看望,他问公叔痤说:“万一丞相一病不起了,我该怎么办?谁能辅佐我?公叔痤回答说:“我的中庶子卫鞅,年纪虽轻,却有奇才,希望大王把国事全托于他。”见惠王默然无言,公叔痤遣退侍臣,单独对惠王说:“大王倘不任用卫鞅,就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出境,为别国所用。”惠王离开以后,公叔痤又叫来卫鞅,抱歉地说道:“今天大王询问丞相的继任人,我推荐了你,看大王对你并不满意,我先君而后臣,当时对大王说如果不能用你,就应把你杀掉,大王答应了我。你应该赶快离开,免遭擒杀。”卫鞅回答说:“大王既然不能采纳您的意见任用我,又怎么能采纳您的意见杀掉我呢?”于是没有离开。惠王离开公叔痤病榻后对身边人说:“公叔痤的病情很重,他竟然要我把国政交给卫鞅,后又劝我杀掉卫鞅,真是老糊涂了。后来没有采纳公叔痤的意见。公叔痤死后,卫鞅听说秦孝公下令招贤,于是西入咸阳,被秦国任用,使秦国变法强国。
第二:没有平衡好属下的关系
魏国当时正如现在的清华大学一样,每个学生都想到魏国求职。当时鬼谷子两位弟子来到了魏国。他重用庞涓,军事实力大增,然而庞涓的师弟孙膑更是一位军事天才,可是没有得到重视。庞涓羡慕孙膑的才华,陷害了孙膑,而魏惠王全然不知其中利害,导致孙膑逃脱后入齐,发生了后来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都和孙膑有关系,这两战发生使魏国元气大伤,失去了霸主的地位。最后秦王嬴政即位以后,对魏国的压力不断加大。最后魏国于公元前225年被秦国将军王贲以水淹之计攻破大梁,魏王假降,魏亡。
上一篇:小儿发育迟缓有哪些表现?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