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蟹不进食怎么治疗?
水体,河蟹,水草蟹不进食怎么治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蟹不进食怎么治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河蟹不吃食或食欲下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水体温度过高。特别是水位浅的塘口,中上层水积温过高,导致河蟹新陈代谢能力受阻,活力差。水草种植过密。水草密度过高,挤压了河蟹活动空间,饵料喂不下去,同时晚上呼吸作用大量耗氧,进一步影响河蟹正常摄食活动。定期改底,防止水质过浓,过混,减少底部发热、黑臭现象。老塘口建议使用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改底。定期解毒,缓解中毒应激,防止毒素在体内蓄积影响摄食。高温季节每隔4-5天换一次水,保持水体溶氧充足和水质清爽。提高水位,防止水体积温过高,水草要及时打头,疏通草路,保持水体流动。河蟹蜕壳。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河蟹在蜕壳过程基本停止摄食,蜕壳后即可恢复。防控措施1)正确投饵,坚持“四定、四看”原则。2)养殖中后期使用高品质饵料,切勿投喂腐烂、发臭的小鱼,以免坏水、引发肠炎等。3)定期改底,防止水质过浓,过混,减少底部发热、黑臭现象。4)定期解毒,缓解中毒应激,防止毒素在体内蓄积影响摄食。5)高温季节每隔4-5天换一次水,保持水体溶氧充足和水质清爽。6)提高水位,防止水体积温过高,水草要及时打头,疏通草路,保持水体流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水产养殖过程中,保证水产动物的理想摄食正是提高产量的有效保证,但很多情况可见摄食不理想(摄食慢,摄食量少,不摄食或厌食)。在此统全面分析一下其原因:
1、寄生虫:当鱼体寄生了寄生虫后,鱼会身体不适,鳃上较多寄生车轮虫,斜管虫或指环虫后,鳃上粘液增多,利用氧气的能力下降,造成摄食量下降。
2、水体溶氧过低:当水中出现大量轮虫或枝角类或连续阴雨天等情况时,均可使水中溶氧降低,引起鱼的食欲下降。
3、细菌感染:当鱼患有肠炎、烂鳃、或其他细菌性疾病时,会造成不摄食
4、有害藻类:尤其是一些不易消化的藻类如裸藻、蓝藻等,这些藻类被摄食后不能及时被下滑,以至于影响了鱼的摄食,同时有些藻类含有毒素如微囊藻,会刺激鱼的肠道,使肠道发红,引起肠炎,甚至中毒。
5、换料引起:如常时间使用同一种饲料,突然性的换料会引起鱼的不适,产生应激反应,造成摄食量下降,甚至拒食。
6、用药所致:在养殖过程中经常使用一些药物来控制病虫害,而有些药物在杀虫的同时也会对鱼神经系统造成影响,从而影响摄食。
7、有害物质含量过高:如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含量长期过高,就会对鱼的鳃部产生损伤,影响鱼的呼吸作用,造成鱼产生病理性缺氧,导致摄食量下降。
8、温差过大造成:秋季昼夜温差过大,白天气温高,水温也较高。而到了晚上,气温骤降,使表层的水温急剧下季节,水的密度增加。而底层水温较高,密度较小,所以造成上下水层产生对流。底层无氧水携带着池底大量残饵、粪便等有机物向上层流动,水变的浑浊不堪,同时有机物的分解耗氧,使整个水体处于缺氧状态,从而影响鱼的摄食。此时我们会发现鱼一般上午摄食不好,而下午摄食好。其主要原因是上午尤其是早晨水中的溶氧很低,鱼摄食不好,而经过一中午的阳光照射后,水中溶氧由于藻类进行光合作用而上升,这时鱼开始摄食,而此时的养殖户喂料心切,争于把上午没有吃的料补回来,所以较平时的投喂量大。等到了晚上,水中溶氧开始中下降,鱼由于吃的过饱,消化时需要大量耗氧,所以较正常时候更容易浮头。另外由于晚上溶氧进低,鱼所摄食的饲料不能完全被消化吸收而直接排入水中,造成饵料浪费,增加饵料系数。同时残饵和未消化完全的粪便又会进一步败坏水质,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养殖过程中发现鱼类摄食状况不佳,应从全面分析原因,确定其主要原因再进行针对性的用药和改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造成不吃食的原因很多种:在水质比较浑浊的情况下,水中藻类水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会造成水中溶氧不足,赶上 下雨阴天就会造成螃蟹不摄食,或者摄食量很少,另外由于周围外沟打进来的水表面看这很好,水色,肥度都正常,但是里边有的时候会有很多重金属,还有池塘杀虫消毒用药后的药物残留,会使水质指标严重超标,造成螃蟹产生反应,从而不摄食。建议你先用有机酸果酸类,或者清水解毒的产品泼一遍,然后第2天用肥水的药品+生物制剂把水质调整过来,一般就不会有太大问题了。15-20天用一次底质改良剂,防治底质不好引起再次浑浊,注意水草要护理好,别让水草在高温时产生断根漂浮,池塘水草过多后会产生缺氧,太多的时候把草头拉掉一部分。
上一篇:盛夏去漂流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