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清朝明明可以自己造战舰,李鸿章为何还一直从国外购买军舰?
军舰,平远,北洋清朝明明可以自己造战舰,李鸿章为何还一直从国外购买军舰?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清朝明明可以自己造战舰,李鸿章为何还一直从国外购买军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谁都知道,买舰不如造舰,但前提的自己造的军舰不能性能太烂。
李鸿章一味要求购买军舰,主要还是对本国造舰不信任。
李鸿章一手组建了江南制造局,这个制造局是具有造船能力的。
李鸿章对于中国造船造舰能力很了解,他认为中国不可能造出能和日军抗衡的一流军舰,白白浪费军费。
事实证明,李鸿章说的有一定道理。
在中法马尾海战中,福建马尾船厂制造的国产军舰,全都是垃圾。
这些木质船身或铁架木壳的战舰,没有给法军造成任何威胁,就全部被击沉。
同时,造军舰不同于造枪炮,具有大量设备,大量投资以及大量专业技术人员。
李鸿章认为,福建马尾船厂投资如此巨大,最终造出一堆破烂,还不如干脆向别国买船买舰。
事实证明,李鸿章低估了中国人的模仿能力。
1888年,福州船政局制造了中国第一次铁甲战舰平远号。
事实证明,平远号除了机械相对不可靠,航速较慢以外,防御力、攻击力、操纵能力都是很不错的。
军舰的装甲厚重:水线127-228.6毫米,甲板50.8毫米,舰桥127毫米,炮塔127毫米。
火炮口径大:克虏伯260毫米后膛炮1门,克虏伯150毫米后膛炮,2门47毫米速射炮,2门,多管机关炮5门。
航速虽然只有10.5节,但也算不错了。
然而李鸿章对平远号不看好,
一是平远号的部分都是从外国进口的,比如火炮,比如发动机,甚至连造船的钢板。
李鸿章认为一旦开战,这些东西都会被禁止,不要说造船,就算修船都困难。
二是平远号的机械不太可靠,曾经几次在航海途中停车。
李鸿章向裴荫森电称平远号“断不可靠”,著其“毋庸北来”,否则亦“无人收管”。
三是李鸿章认为平远号造价太高。平远号造价为白银52万两,,这还没有计算购买火炮、发动机等费用。
而级别相同的致远号、靖远号,售价不过169万两。虽然价格是平远号3倍,但毕竟是英国原产军舰,除了防御各方面都明显强于平远舰。
即便较弱的防御力,靖远号也是中弹110发才被击沉的。而平远号被吉野号主炮击中几发,主炮发生大火瘫痪后撤离战线。
四是平远号设计原型是近海军舰,李鸿章认为平远号不能远洋作战,适应不了复杂海况。
以上种种,平远号被李鸿章不重视。
事实证明,平远号的性价比还是高的。在黄海海战的战斗中,平远号击伤了敌人旗舰松岛号,自己虽受伤但并不是很重,修理后还是能够作战。
资料记载平远号战绩:平远260毫米主炮对准松岛一阵猛轰,一枚钢制炮弹击入松岛号320毫米主炮塔下方,击碎了驱动主炮旋转的液压罐,使得主炮无法旋转。之后,平远的侧舷速射炮又击中了松岛号的鱼雷室,引发巨大的爆炸。弹片四起,室内周围壁上喷溅着骨肉碎末,甲板上流淌着血肉相混之水,可谓是尸积如山。
在平远号的打击下,作为日本舰队主力的松岛号被打成一具驱壳,近乎于沉没,不得不退出战斗。由于平远号速度不快,所以没能扩大战果。于是,平远号又将炮口对准严岛号,并击毙了4名敌军。
其实,如果不是日本侵略咄咄逼人,宁可多造一些平远号战舰。
事实证明,平远号还是不错的。
日本俘虏了平远号以后,也是长时间使用,还参加了日俄战争。
日俄海战中,平远号被编入日本联合舰队第七战队,承担辅助战斗任务。
1904年9月18日晚上7时45分,平远号在东渤海铁岛以西1.4海里处,触碰俄军布设的水雷引发爆炸而沉没。
在平远号以后,整个民国时期到50年代,中国没有自产过大型海军军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李鸿章被控接受俄国贿赂的事情有两起:一是1896年李鸿章代表大清帝国与沙皇俄国在签署《中俄密约》(即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时,接受俄方300万卢布的贿赂;二是1898年李鸿章在和俄方交涉旅大租地时,接受过俄方另一笔50万卢布(或50万两银子)的贿赂,李鸿章历来有出卖国家利益的习惯,所以买外国军舰,能从中渔利,中饱私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确实能造而且水平还不错
清朝生产的最新式的铁甲舰是平远号,并且这艘战舰在后来加入了北洋舰队也取得了很好的战机,至少证明了一点自产的铁甲舰性能还是可以的。
但是如果大清的舰队全是由类似于平远号的铁甲舰构成的话,那么对于列强来说实际上威胁并不大,因为大炮巨舰的思路本身没有错而且后来验证了那就是战列舰,所以以当时英国主流的铁甲舰和德国铁甲舰来说,平远号的实力远远是不够看的哪怕是对付早期的日本联合舰队都很吃力,因为平远号自身吨位不大而且装备的火炮口径也不大。
没有镇远定远的厚重的装甲和大口径火炮,也没有日本联合舰队的吉野舰的航速快和射速快的优势,自身火力和防护力极其有限哪怕对比北洋舰队的二流军舰致远、济远都差很远,所以李鸿章深知就算能够自产军舰那么自产的军舰性能也远远不如买的,而要迅速见效的情况下自然需要外购。
为什么需要外购这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清朝对北洋舰队有一定投入,那么你如果自产这种小型铁甲舰你根本无法跟慈禧交差,你拿了那么多银子却搞几条小船你说破天慈禧会信你?所以李鸿章也是多方面考虑,不光考虑了自己的前途还考虑了慈禧太后是否高兴的问题,而且跟列强购买也能拉进与列强之间的交流。
所以李鸿章他不得不买洋人的军舰,要不然真的打起来靠平远舰这种铁甲舰北洋舰队可能在黄海就被全歼而不是在军港被全歼,所以老佛爷看见大船自然安全感倍增这样李鸿章也好交差。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