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端午节快到了,你还记得最初对端午节的印象么?
端午节,粽子,屈原端午节快到了,你还记得最初对端午节的印象么?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端午节快到了,你还记得最初对端午节的印象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悟空先生的邀请!
题主的问题透着一种怀旧的情节。咱老不老,小也不小的年龄段,若以资身与风俗来谈还不够资格,只能将七、八十年代,对端午节的感性认识略讲一二。
我居住的城市虽然不大,但在安徽还是一直有影响力的,先前列三,现在居二,与全国的各省各地一样,沐浴在社会主义的大路上。在风乡俗节方面,真没感觉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有一个城市户口,等于有了一个生活基本保障。尽管有票证限制,逢节配制的计划食品还是有供应的。记得端午前夕,咱母亲与其他家一样,用配给的糯米裹粽子,在包粽子方面,各有各得技法,有的包出来小巧玲珑状的,俗称小脚老奶奶粽子,还有的包得一种大块头状的,俗称三角锥粽。粽子里有放红豆的,条件好的人家还放些咸肉丁,这种粽子感觉特别香,也特别好吃。最吃得开的人当属邻居戴阿姨,她在纺织厂上班,从厂带些线绳回来给大家包扎用,故对她都非常旳感谢!
除了吃粽子就是绿豆糕比较馋人。它也是凭票供应。记得与母亲一起购买过节食品,在中山路糖业烟酒店,一板一板摞起来的绿豆糕放在铁皮盘中,远远都可以闻到糕香。售货员用一把小铲刀按照格数切割重量,然后用一种防油纸打包。那时可没有塑料包装袋,基乎都是纸张,回家打开油纸,看见黄橙橙的绿豆糕,舌根已经泛起无尽的味蕾,哈哈,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弄几块尝尝!
其实,端午节还有许多风俗,如家门口悬挂菖蒲、艾叶,以及在小孩额头上点朱砂等,赛龙舟只是听讲没有亲眼实见。
个人感觉,在物质越匮乏,生活越艰辛的时候,过节的氛围与味道都很浓。反而日子好了,节日倒是淡薄了。说奇怪也不奇怪,因为平时有的吃,谁还惦记着过节这档子事?
现如今什么粽子,绿豆糕已经不足为奇,想什么时候吃都能吃到,若说包粽子的技能,不要说现在姑娘,恐怕连四、五十岁的家庭主妇会包得人也不多?
历史须要铭记,文化须要传承,华夏儿女的节日情怀,但愿不要渐行渐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儿吋的记忆犹新啊!儿时生活困难,每当节日快要来临,总是盼啊,盼啊!因为端午节有皮蛋,咸蛋,粽子。端午这天我慈祥勤劳的母亲,还为我们炸可口的油条,蒸包子,用面粉捏出的小鸟还给它两只眼睛涂上红点,蒸好后小鸟栩栩如生!中午饭桌上的食物丰富多彩!还有一份凉拌的汉菜水血红,血红的用来泡饭。有的人家有未婚媳妇的小伙也忙个不停,挑起装皮蛋,咸蛋,粽子,包子的蓝子去丈母娘家送节,人来人往的川流不息,当时那种传统的风俗那个年代,现回味仍有一种浓浓的幸福和节日的气份!特别家家户户门上要挂菖蒲和艾草,用来避邪和小孩肚疼急救,院里洒雄磺酒驱蛇和蚊虫!端午节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或大同小异而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记得,小时候,刚懂事就问爸爸,啥是端午节?爸爸讲了两个小故事,证明啥是端午节;1、说是元末明初,朱元璋领一伙人起事(起义),定在五月初五杀鞑子。但是朱元璋人马没到齐,走漏风声,被朝廷发现了,派大队人马赶来追杀朱元璋一伙,结果朱元璋他们逃散了,鞑子没杀成,耽误了。后来明朝建立,为纪念这次起事,利用耽误斜音改称端午节。2、说的是屈原投江:原话不是屈原,叫屈子。问他怎么叫屈子呢?他冤呗。为什么冤?爸爸说,我也不知道,你小孩问那些干啥!长大后,也不知道第一个说法是否成立?自然也就接受第二个说法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
端午节快到了,你还记得最初对端午节的印象么?
答:端午节快到了 你还记得最初对端午节的印象吗 说心里话 还真是对最初的端午节的一点点印象也没有 因为大家都知道 过端午节吃端午粽子主要来源于纪念屈原 而在我们这边 以前的端午节和平常日并没有什么异样 在端午节日绑粽子吃那更是极少极少 因为我们这边每年都绑粽子(几乎是家家户户都绑粽子)的时段是在每年的农历七月份而非是在五月端午 不过 如今越来越多人有了过端午节的习俗与意识 这还得归功感谢于这些年国家领导人对每年的节假日的调整和调休 才多少有点过端午节的节日氛围
谢谢!早上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最初对端午节的印象是(五月单五)节
(一):端午节儿时的记忆
我是北方人,小时处于国家比较贫困的时期(文革前后),对于端午节印象不是很深,只记得到这个节日在家乡称(五月单五),很难与端午节风俗联系起来。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