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你觉得农村现在有哪些传统在慢慢的消失?
都是,现在,传统你觉得农村现在有哪些传统在慢慢的消失?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你觉得农村现在有哪些传统在慢慢的消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农村是个大舞台,千百年以来,广大的农民在这舞台上演绎着自己的传奇。我国的老传统,老风俗很多,我觉得农村最看重的是人们之间的血缘关系,即走亲访友。特别是在一年之中三节的时候,更是能体现我国特有的民俗文化。但是这种民俗已经在慢慢的变淡。
记得小的时候。我最喜欢家里来客人,舅舅、小姨、表哥表姐等等。因为他们的到来,我有好东西吃了,我还清除的记得,那个时候的水果罐头是赶情送礼的佳品,瓶子是那种大肚子的瓶子,盖还是铁皮盖,盖经常会生锈。大人来到家了,妈妈会做几个好菜,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菜,只是比平时多炒几个,再加个咸鱼就了不起了,大人之间有说有笑,你一杯我一杯的喝酒,我在旁边看热闹,他们有时会喝几个小时,菜冷了再热,感觉他们有说不完的话,都是些拉拉家常,什么怎么样,庄稼怎么样,很是单纯的谈笑风生,最后走了,还舍不得,还要送老远才回来,那个时候些叫亲情难得。
你看现在,现在的年轻人喜欢呆在家里,大门不出,双脚不迈,要么玩电脑,要么盯着手机,年轻人的世界你不懂。就那过年去拜年开说吧。
年轻人都是大人苦口婆心的叫去拜年,很不情愿去拜年。就是去了,也是很害羞的不知所措,手习惯性的把手机拿出来了,又开始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和亲戚朋友不多说一句话,有时都自己觉得没有话说都会感觉尴尬。大人问一句答一句,头都不抬。
现在大人之间见面话的话题都变了,在哪里工作,赚了多少钱啊,有没有买车啊,有没有买房,谈没谈朋友啊,都是些这么敏感的问题,现在的走亲访友,感觉就是一场对金钱的救赎,对金钱的拷问。完全没有了原来的那种互相嘘寒问暖。
就现在这种的农村走亲访友的几联拷问,就是你也不会高兴,如果碰到特别会装的亲戚朋友,估计你不会再继续走下去了,估计到年轻一代,这关系不一定能续上。
现在人情淡了,亲情也开始淡了,这样维系家族团结的民俗文化慢慢消失了,你不感到心寒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农村人老实本分,热情善良,民风淳朴,传统的习俗也很多,但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人心浮躁,很多传统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虽然这是进步的表现,但我却依然怀念它。
1:随份子。小时候记得有亲友婚嫁,人们都会送上礼品,来表达自己诚挚的祝福。印着红双喜的热水瓶,被套等等,真是应验了“礼轻情意重”,我想对方在日常中看的那些礼品,心中一定是温暖的。还有小宝宝过满月也会送些面条,馓子鸡蛋,红糖等。其实想想也是的,都送这些,又不好保存。所以现在人们都是送上礼金也是比较简单,也实用,也许这也验证了优胜劣汰吧!
2:农家小吃。
以前收过晚稻之后,人们就开始忙碌起来,摊豆皮,有点类似北方的煎饼。将米和绿豆,按一定的比例浸泡之后,用石磨磨成米浆,磨米浆是一个体力活,但摊豆皮比这个更累,要站一天,手也不停,等到将所有的米浆摊完,人都要累散架。最后再把豆皮向村里每家都会送上几个,送豆皮这些活儿都是小孩子来完成的,小孩子都喜欢做这些,跑跑路送到后,收到很多的赞美和表扬,满足了孩子小小的虚荣心。
晒阴米,这是江汉平原一带才有的小吃,要把糯米事先浸泡好,然后放在甑里蒸熟,倒出来后吹干上面的水分,然后搓散放在太阳底下晒,晒干了之后,就做炒米。炒米和麦芽糖组合就成了米花糖,小时候看到爸爸在家里熬麦芽糖,把麦芽糖和炒米在盆里充分的搅拌,压紧,然后倒在板上,先切成一条条,然后再切成一片片,再一层层摆在缸里,上面盖上炒米,可以吃到来年插秧。不知道老一辈的人是怎么会做这么好吃的食物,又甜又脆又香,但自从爸爸走后,我再也吃不到这个味道了。
因为豆皮和米花糖工序比较繁琐,现在人早都不做了,秋收过后都在家里打麻将,喝茶聊天。要吃就在外面买,有人说这样买回来的是没有灵魂的,我觉得有道理。
3:手艺人。以前还有木匠,裁缝,篾匠等,他们走乡串户,凭着精湛的手艺,名声传播在外,不愁吃喝。现在这些手艺依然存在,只是更专业了,也不在走乡串户了。
以前的农村是比较封闭的,现在和城市的距离越来越近,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传统行业都慢慢退出了,这也是时代的进步,也是必然的。有时候怀念这些,想想只不过是怀念那段岁月罢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农村习俗多,传统文化多,如今那么多传统文化逐渐从农民的生活中消失不见,有些确实是去劣存优,但有些可以一直传承下去的道德礼俗也跟着消失了,让人觉得有些可惜。
生活中逐渐消失不见的传统礼仪:我们小时候吃饭时,父母不坐下我们不准坐,父亲不拿起筷子吃饭,我们要一直等着,吃饭时父母要求孩子们不准说话,不准吃饭有声音。这些是道德礼仪,是尊重长辈最基本的传统礼仪。
在宴请宾客上,严格按照长幼秩序来安排座位,最好的位置,最主要的位置是辈分最高的人坐的,不看身份贵贱,只看辈分所排位置,再穷,只要辈分在,吃酒席时照样上座,照样是所有人必须尊敬的人物。
以前谁家里娶媳妇,新娘子那桌是在炕上吃饭,你要是想看新娘子,只要过去新娘洞房,你会发现跟新娘坐在一个炕上吃饭的人除了喜主找的俩年轻搀媳妇的,其余全部是白发苍苍的老太太,那是亲朋好友中辈分最高的老人。
如今这些传统习俗没有被人们传承下去,比如现在的家庭吃饭,有时候人还没坐齐,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的开始吃饭,甚至还有的孩子会直接用手抓菜,这要在以前是会被用筷子打手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