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古代帝王身边的钦天监和望气者学的都是什么知识?是否有真本事?
天象,知识,都是古代帝王身边的钦天监和望气者学的都是什么知识?是否有真本事?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古代帝王身边的钦天监和望气者学的都是什么知识?是否有真本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
这个问题,我们分开来看
首先,钦天监
官署名,职能为掌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秦朝就有,到明朝改名钦天监,清朝沿用
类似于现在的天文台,但应该比天文台多一项职能,根据天象预测祸福,就是电视剧里面经常出现的“祥瑞之兆”。而且面对群体不同,前者是为皇家服务,后者直接面对社会
(钦天监)
如果仅仅是看天气的话,小编觉得其知识无非是口口相传的经验积累(钦天监官员不得改迁他官,子孙世业,非特旨不得升调、致仕,如果出现缺员,只能在该官署逐级递补),就像是小时候学习的“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前段时间回老家,早上6点多,乌云密布,我说,要下雨了。年过80的姥姥抬头一看,说,下不了。果然一个多小时后乌云散了
如果是预测祸福,小编觉得就要看钦天监的官员口才好不好了,如果能引经据典,结合现状,然后不露声色的拍个马屁,赏赐就来了,如果说是“不祥之兆”,结果估计好不到哪去
所以说钦天监最经常用到的可能只有在皇家有大型活动的时候,毕竟要负责报告该活动期间的天气情况,这可能也是钦天监地位不高的原因(监正才七到八品)
其次,望气学者
唐代邱廷翰所著《天机素书》中解释
望气者,望山川所升之气,以辨其龙之结作也
“望气”要抓住三要点:
一是时点。“夏秋之交、雨雾之后、丑寅之时,必有升之气”。
二是形态。“从山颠直起冲上,下小上大如伞,此为真气;若横于山腰者,乃云露之气,非真气之发”;“气清奇者贵,肥浊者富;端正者出文,偏斜者出武”。
三是色泽。“赤为上,青白黑次之”。
望气的目的为了寻找真龙正穴,这类人一般都是王侯将相的座上宾,对于小编来说,这种人物,听说过,没见过(要是能遇到一个,够吹好多年的)
(罗盘,能研究明白的都是高人)
从以上三点,就可以看出,“望气学者”最起码要掌握天文地理,罗盘上的24山(罗盘上的信息包括:天上的星宿、地上以五行为代表的万事万物、天干地支等),泥土的各种特点(这些学问,随便拿出来一个都够研究一辈子了),而且还很辛苦,基本上要跑遍大江南北,而且风餐露宿(找到“真龙正穴”,还得观察一段时间才能确定)
最有名的应该是秦孝公庶子樗里疾
(樗里疾)
公元前300年,樗里疾指着一块空地说“把我埋在这里,一百年之后,这里会有天子的宫殿夹着我的坟墓。”西汉建立后,长乐宫在坟墓的东边,未央宫在墓的西边,武库正对着他的坟墓。他的成功预测让后世的堪舆家皆为相地术正宗,尊之为神
总结一下:能待在皇帝身边的人肯定有自己的特长。钦天监和望气学者,在古代都属于技术活,当然有其真正的本事,只不过有大小之分
您的关注转发留言,是小编不懈努力的源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古代是农耕的国家。
钦天监的职责就是观天象,通过日月星辰的变化,加上历法中的节气,来推测人及事物和来年天气及农耕情况。他们是有一定专业知识的,相当于今天的天文台和气象局的合署。专业主要依据:《甘石星经》、《授时历》等。
中国古代又是个讲究天人合一的国家。
望气者的职责是根据目测人和物,利用所学的知识,对人,对事进行短期评估或长期的预测,比如:皇陵的堪舆等。他们同样也具有自己的知识体系,其职业相当于现在人事部的考核司和地质勘探队的合署。专业主要依据:《易经》、《麻衣神相》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这就是现在的中央气象台,天文台,地震局,,换言之,这些没有本事,那老祖宗肯定也一样吧!不过现在是有个科学这个遮羞布罢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想最著名的是袁天罡和李淳风了。哈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悟空邀请,钦天监是官署名,掌管观察天象推算历法,古代人们相信,凡是将要在人间发生的灾难,上天都会通过天象的变化提前警示。比如说东汉时期就有了天文官员称作太史令管辖天文台和明堂两个部门。到了明朝天文机构下设两个分机构,司天监和回回司天监,后又改为钦天监,编制历法,为皇帝观测星象。这些都是非常厉害的一些人,比如唐朝的李淳风改造的浑天仪,是当时最先进的天文观测仪。
望气又称观气,学的是风水,观的是地理,一般学习望气的人要对地理位置非常的熟知,就像现在家里盖房子或者举办什么活动都会请一些懂的风水的望气大师来捣鼓一下,这样人才会心安。我小时候也曾见过一些大师,经常的去红白事捣鼓。长大之后渐渐多这些都不怎么重视了。可能现在也有一些骗子打着望气的名号招摇撞骗,但这毕竟是少数,我们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不可能全都是无用之物,所以我们要好好的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