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宋朝“中产阶级”是如何娱乐的?
当时,宋朝,临安宋朝“中产阶级”是如何娱乐的?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宋朝“中产阶级”是如何娱乐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腰缠万贯”是形容一个人富有,按照宋代的物价,你有一万贯存款算得上中产阶级,能在京城活得很舒服,但无法奢侈享受。
大家都知道宋朝是一个商业发达的朝代,有着各式各样的市场形态,而当时的特点是藏富于民,于是当时民众也开始多种多样的娱乐方式,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宋朝的时候人们都有怎样的娱乐活动。当时在南宋的临安,以经营为目的的娱乐场所已经开始普及并走向了成熟。
当时的群众的娱乐生活真是丰富多彩、各种各样,就比如当时就出现了“路岐”,这个是什么呢,小时候看过《还珠格格》里面的小鸽子吧,这个就是当时在街上卖艺的一个职业。他们虽然不靠走街串巷贩卖商品来赚钱,但却通过表演杂技,歌舞等方式来吸引当时的路人们来赚钱。
当时在宋朝还经常会有那种集市贸易,就比如当时的庙会,而宋代有七十多个大大小小的时序性节日、 宗教性节日、政治性节日, 当时的民众也都以娱乐为主线,每逢岁时节庆,就会自发的组织舞队在游行中表演诸般技艺。人最多的时候能达到数百人, 连绵十多里。
如清明节热闹非凡, 各种表演 “ 纷然丛集” , 当时的人们也不论贫富, 全部出来游玩。“ 上至公子王孙, 下至平民百姓, 踏青游赏。到了庙会则更是热闹, 那个时候会有“百戏竞集” , 由各民间文艺社团组织。此外, 一些私家园苑也竞相择期开放。艺人们也会时刻追逐集市与集会, 叫做“趁赶”。
就像商贩在各地轮流赶集一样, 街市艺人与乐队在城市各娱乐点“赶趁”, 临安频繁的节日庙会, 各种形式的集会, 各种场所的娱乐活动, 使得“赶趁”的人可以随意的流动,甚至一天可以在多处表演。这跟当时的卖货郎式市场相比, 已经有定期、持续、有组织的市场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当时频繁的节日也导致了成为了正常的交易时间,而当时还有游船、酒楼、茶馆等一些娱乐场所也开始了繁荣起来。为了争抢生意,茶馆就开始用体育活动,音乐欣赏的形式来吸引群众。可以说当时的西湖就是临安最大的娱乐市场。
而最为专业的娱乐场所莫过于当时的这就是瓦舍勾栏。瓦市是固定的娱乐专门场所, 勾栏则是戏院、 舞台或看场。宋代的勾栏有围墙, 有门收费入场。但是里面的也是有要求的,当时的艺人们必须迎合市民需求, 也就是大众的口味, 努力提高技艺, 创新艺术表演, 否则就会被淘汰到路岐人的行列。
而当时也出现了一些竞技体育的市场。就比如相扑, 通过打擂台的形式, 以其激烈竞技吸引观众, 以丰厚的奖金吸引相扑高手, 竞技水平越高, 观众就越多, 获利也越多。
而随着当时的商业娱乐活动的发展,也随着出现了一些娱乐形式,当时是促销商品为目的。或者在一些商业行为中产生出新的娱乐艺术形式。茶坊、 酒肆、 食店, 都特别讲究娱乐化经营, 以此来吸引顾客。
通俗的来说就是和我们一样的,有点小资了就找朋友喝酒 喝茶 还有就是逛夜吧 看球啦 画画啦
民富则国强,所以说当时的宋朝是中国所有朝代经济巅峰的一个朝代了
上一篇:生活不如意,怎么释放压力?怎么走出内心煎熬的日子?重获安宁?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