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农村老人常说:“蛇吃黄鳝大家死”,真的是这样吗?有道理吗?
黄鳝,也是,都是农村老人常说:“蛇吃黄鳝大家死”,真的是这样吗?有道理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更多农村奇闻趣事,请关注三农堂广讯,诚邀您的关注,共同探讨三农知识。
对于农村老人常说的蛇吃黄鳝大家死,这个也是老人的意思是说一般蛇在吃了黄鳝后,由于黄鳝背部的有一个鱼鳍,然后就会卡在蛇的肚子里,由于黄鳝死后身体发硬。然后造成黄鳝被蛇吞后大家同归于尽的说法,这个有时候在农村是形容一个人做什么事都要量力而行,不要太贪心!这个也是一个在农村的歇后语,叫蛇吃黄鳝去找死的一个经典歇后语,但是这个说法也是一个很片面之说,有的时候这个也不是很有道理,黄鳝大家也都了解,一般都是生活在水稻田或者池塘小河沟的附近,一般都是在离水面比较近的地方打了一个洞,而且一般的蛇也会不喜欢去水边招惹这些黄鳝!
有的蛇类在一些地方做洞穴的时候,也会选择在一些离黄鳝比较近的地方,这个也是用时候我们去捉黄鳝误捉了蛇的原因,在野外有的时候蛇的洞穴和黄鳝的洞穴比较相像,不过黄鳝的洞穴对于蛇的洞穴也有一定差别的,黄鳝的洞穴比蛇的洞穴要圆滑一点,而蛇的洞穴就显得比较粗糙!不过对于一些蛇吃黄鳝就死的事来说这个就不一定是真的了,大家也都知道蛇的胃液消化一些食物那是很厉害的,尤其是一些蟒蛇在吃比它大很多倍的猎物时,都是轻轻松松的,所以有些是为未必是歇后语说的一样的,比如之前本人就遇到过这样的一件事。
之前本人去捉黄鳝的时候就是遇到过这种黄鳝被吃的事,这个事说在前几天的时候,由于我们当地每到了5月以后都有捉黄鳝的习惯,我们这边都喜欢下那种地笼子,由于黄鳝喜欢夜里出来觅食,而且黄鳝出来觅食都会离开它的洞穴好久,这个也是我们一般白天不好捉黄鳝的原因,白天捉黄鳝的时候都是需要一些诱饵去钓的,相反晚上是比较好捉的,由于蛇也是晚上喜欢出来觅食的,白天也是很少出来,有次,我晚上去下地笼子,由于找了好几天才想到一个合适的地方,这个到了小河边准备下地笼子的时候,就发现靠近岸边那有什么东西在动!
我看见有东西在动,随即就把手电筒照过去,好家伙一条过山风正在和黄鳝打了起来,大家也都知道过山风一般都是吃蛇的。而且有些毒蛇也都是它口中的美食,所以对于过山风来说黄鳝只不过是一条小蛇而已,不过这个黄鳝身上的黏液也是特别的滑,过山风几次都差点让它溜了,后来过山风终于捉住了机会,用毒牙咬住了黄鳝,只见黄鳝很快就不动了,然后过山风慢慢的就把黄鳝吞掉了,吞了之后慢悠悠的走了,看到这个场景我吓得赶紧跑了!所以说这个蛇吃黄鳝死的说法也不一定的对,主要是看蛇来定的,但是对于一些无毒蛇来说,它没有多大的攻击力,只能靠吞食了,那么也有可能被撑死。所以说这个也是几率的问题!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全面还望大家补充,欢迎下方留言评论,我是头条号三农堂广讯,点赞太容易,点个关注更显真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这见过蛇吃蝾螈同归于尽。好多年以前,我曾经养了一条老母指粗的一条曲蟒。有一天我把曲蟒和蝾螈放在一起晒太阳。不知多么多时把蝾螈吞噬掉了,待我来时曲蟒翻滚两下以死了。经上网查询后才知道蝾螈身上会分泌一种滑液会封住曲蟒的呼吸道,从而导致曲蟒窒息而死。同样黄鳝身体上以会分泌一种滑液,但不知给会根蝾螈身体的滑液拥有同样的性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生活在内蒙古兴安盟的,老人说“蛇吃黄鳝大家死”应该是在南方地区,我以一个北方人分析一下吧。
一种说法大家都知道蛇吃东西都是整个吞下去,吃黄鳝也是一样,听说黄鳝死后会很僵硬,蛇吃的话身体不能灵活摆动,也会不久后死亡的,所以一般蛇吃黄鳝都是吃小黄鳝。
另一种说法一些捕蛇老人做过实验,他们把抓来的黄鳝给蛇吃,但是蛇一般不会吃的,蛇一般是特别饿时候没有食物才吃黄鳝,而且蛇吃黄鳝也没有什么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民间谚语,“蛇吃黄鳝--找死”。
据说民间认为蛇一般不吃黄鳝,但蛇饿急了也吃黄鳝,而黄鳝死后其骨是直而僵硬的,蛇吃下黄鳝后黄鳝骨鲠在肚中,不能弯曲游动,便会活活鲠死。
所以一般蛇是不会吃黄鳝的,更不会吃和自己身体大小差不多的黄鳝。
但是在野外一些比黄鳝大很多倍的毒蛇还是会吃黄鳝的,黄鳝比自己身体小太多,即使黄鳝在死后变的很硬也不会影响毒蛇的行动。
还有一句歇后语,“蛇吞黄鳝--比长短”,蛇和黄鳝都长度差不多,寓意量力而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家好,我是三农领域创作者牧豆人,很高兴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下面我给大家说说农村老人所说的“蛇吃黄鳝大家死”真的是这样吗以及有没有道理。
上一篇:袖珍椰子会长侧芽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