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在两块钱一碗粉的年代,什么东西是早上去学校路上最喜欢吃的?
大饼,都是,油条在两块钱一碗粉的年代,什么东西是早上去学校路上最喜欢吃的?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在两块钱一碗粉的年代,什么东西是早上去学校路上最喜欢吃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
我是一名80后,老家住在贫困山区里。
那个时候国家还很贫穷,物资相对匮乏,在乡下基本很少有肉类吃,一年到头也没什么好吃的,平时也不太舍得买肉类吃,最高兴的也就在过年过节的时候,小孩子天天盼着过年过节,特别是农村山区的小孩。
记得在上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是在村里的学校上学,离家在100米左右距离。记得清晨都是父母早起,煮好熬好一锅玉米粥,有时候时间来不及就是一锅白粥,盛好一碗粥放点食盐就着豆豉、咸菜,喝完喝饱背个书包就去上学。
在上小学三、四、五年级的时候,学校设点在隔壁村,离家在2-3公里外,上学需要留校住宿,周日晚上至周五下午全日制寄宿在学校。学校有个小卖部,几天甚至更久能吃两分钱一颗的纸包糖。每天的米饭就是拿一个铝制的饭盒,放点稻米加点水,自个拿到统一蒸饭的一个小屋子(厨房),放在一张案板上,由专门蒸饭的老爷爷/老奶奶逐个的将饭盒放到一个用铁桶改造的蒸饭桶,用材火蒸熟米饭。在白米饭上面撒上一层薄薄猪板油,和花5角钱买来的一包榨菜和豆豉,一包榨菜至少分2-3次食用完……
在上初中的时候就是镇上,学校在距离家的20多公里之外,全日制寄宿学校,除周末镇上周边的其他学生可以比较方便的回家,因为路途遥远,交通不方便,对于山区内的孩子学生也就是默默的继续留校,家人、爸妈会每十天半个月的顺着圩日赶到镇上送稻米、给几十元的生活费,每月的生活费+零花钱也就在1百元以内(通常是在70-80元)。彼时镇上的米粉就是在1.5元~2元/碗,里面有几颗小块的瘦肉、或者几颗小块的烧鸭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那个年代资源相对匮乏,一年到头也没什么好吃的,小孩子天天盼着过年,特别是农村的小孩。在农村,那时候吃的菜都是自己种的,平时也不太舍得买肉吃,过年会把自己家里养的猪杀了,记得杀猪那天大清早,父亲会叫隔壁几个有力气的邻居帮忙,与事先约好的屠夫一起把猪架到屠宰凳上,屠夫一刀捅进猪喉咙放血,猪一直在叫,直到血放完一动不动才停止,也许这就是弱肉强食吧!猪杀完后,父亲会把猪身上比较好的内脏或者肉给母亲炒掉,同帮忙的邻居一起品尝,一起喝酒。我作为小孩,没有坐桌子上,站在桌角,父亲会给我夹给我吃,特别好吃。
因为家在农村,上初中要到镇上去上,不像小学就在家门口,而且没有住校的,每天早上6点骑着28吋自行车赶到学校,早上母亲会起来给我炒个蛋炒饭,有时候早上家里没准备早饭,母亲会给我2块钱买早饭。我最喜欢拿着2块钱买大饼夹油条吃,真香,现在回忆起来,那味道似乎还在鼻尖萦绕,如果再配上一碗咸豆浆,那真是绝配。可惜,要上学,不得不付完2块钱,拿着心爱的大饼夹油条上学去。由于要赶时间,一边骑着自行车,一边啃着大饼油条,车技是没的说,左手握车把,右手拿大饼油条,那时没有村村通公路,都是田边小路,路是坑坑洼洼,弯弯曲曲的,路两边都是半米左右宽的浅坑,用于灌溉。就是在这样的田间小路上,我吃得津津有味。夏天的早上天亮得比较早,路能看清,冬天是最糟糕的,天还没亮就要出门,很冷,戴手套,戴着只留眼睛和嘴巴在外面的帽子,路基本看不清楚,凭自己的印象和路的轮廓骑行,但依然不影响我吃大饼油条。
因为早上去买大饼油条比较早,所以都是刚出炉不久的,大饼外焦里嫩,油条脆而不腻,老板会把大饼用刀从侧面剖开,把油条夹进去,大饼有肉馅的,也有只放葱的,当剖开大饼瞬间,一股清香扑面而来,会让你直咽口水(此刻我刚咽了一口水)。这么好吃的东西出炉就吃才好吃,放冷了就会很韧,很难咬,所以吃大饼油条一定要趁早哦!
写到此刻有点饿,可惜现在这点没有大饼油条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个火烧饼子三毛,一碗豆腐脑五毛,剩两毛买辣椒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好,谢邀!这个问题不好回答,记忆中读小学都是在家吃了早餐去学校,因为学校近,初中以后都是住校,在学校食堂解决,吃的最多的就是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印象最深的是徐州的米线1块5一碗,很多肉粒,还有学校门口的炒面,加的有孜然,我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这个感觉。还有一个阿姨做的鲜肉馄饨,烧的是木头,那叫一个鲜啊!想的口水直流三千尺啊
上一篇:为何爱养鱼的朋友值得深交?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