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最近打算精读一下《红楼梦》,可又怕读不下去,哪位大神可以给列个《红楼梦》人物关系表吗?
红楼梦,人物,宝玉最近打算精读一下《红楼梦》,可又怕读不下去,哪位大神可以给列个《红楼梦》人物关系表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这就好比一部书的目录一样。例如,我国翻译的托尔斯泰的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丽娜》都有小说人物表。
在《红楼梦》小说中,人物多大400余人,也有说700多人的。主要人物,也要60余人。我们出版的《红楼梦》有几百种版本,但是,还没有一个有人物目录的版本。
所以,可能,我们阅读《红楼梦》有点晕的感觉,也很正常。
但是,这么多人物,他们来来往往出出进进,也无非就是“荣宁”二府,人物虽多,也就三代人的关系,我们可以从小说人物称谓去把握。
不过,你说的要“精读”《红楼梦》,我还是吃了一惊。
知道为什么为你“精读”《红楼梦》吃惊?
这是因为,读书尤其是小说,我们一般是“浏览”或者叫做“粗读”而已。阅读结果,就是粗知大意而已。
那么精读就不一样了,精读需要我们对小说要有研究的目的。
如果不是处于研究的目的,劝你不要说精读。
假如以最低的“精读”要求来说,起码《红楼梦》里“扫盲”的任务都不轻呢!
比如说,把《红楼梦》中的字全部认识解读。把《红楼梦》的的诗词曲赋全部解读。把《红楼梦》的历史背景大致了解一下。
如果能够完成这个任务,起码两年时间。
所以,我希望你了解一下“精读”的分量。
就是很多学者,都不敢轻易说精读。因为精读就涉及起码的“扫盲”。
例如,我们要研究杜甫诗歌,粗读和精读有很大区别。仅仅杜甫传记,你要读三种,何况还有杜甫诗歌历史背景等等,你不阅读这些“外围”的内容,要进入精读,那是不可想象的。
阅读《红楼梦》也是这个道理。
既然谈到“精读”和担心“读不下去”的问题。那么,我就谈谈阅读,该不该精读。
虽然,你说的《红楼梦》精读,但是,所有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都有很高的价值,所以,要阅读,选择经典阅读,是人生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首先,阅读经典的起点非常高。例如《红楼梦》是中国现代文学评论最多的文学作品,因此,这些文学评论,也值得一读,只有阅读一些文学评论,你才会在进入阅读以后发现很多问题。
如果我们自己自由阅读,由于种种原因,很可能有些有价值的内容是不会引起你注意到。如果阅读了一些评论,那么,你就会带着很多问题去阅读,这样阅读就不会发生“读不下去”的问题。
阅读《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当然是小说章节内容。我建议你在打算精读之前,做好阅读一些“外围”内容,即,与《红楼梦》有关的评论。包括作者传记也行。
此外,你要衡量一下自己的文学基础知识。如果有短板,更需要通过阅读“外围”内容,得到补充,也是你可以阅读下去的保证。
如果你真正喜欢阅读《红楼梦》,而且是要打算“精读”的,那么,不但对你是一次国学的全面检验,也是你提高阅读能力都一次良好机会,总之,我很赞成“精读”《红楼梦》就是阅读的成本费高,你要能坚持住。
如果能够完成《红楼梦》阅读,我相信你会超越自我一次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只要有心,什么都不是问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读不下去大多是因为太年轻,愿意读的年轻人不简单。可以自己边读边画出人物关系,比较有意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据说《红楼梦》被评为不太好懂和不太容易读下去的书。仔细一想,还真是,《红楼梦》家喻户晓,但真正认真读完全本小说的人恐怕并不多。这和社会生活节奏快,碎片化、浅阅读习惯有关,也和小说的结构方式,语言表达方式的时代差异有关。
其实真能读憧,是否读完并不重要,哪怕只读懂前五回,收益也胜过读别的一部长篇;反过来,真能读完,你会发现,《红楼梦》一直都怕你不懂,甚至在开篇别开生面地来了个主题先行。读下去,何愁不懂。懂了你就会爱不释手。对《红楼梦》的懂,是无止境的,例如在开头,读了《石头记》的起源,看到顽石游历凡尘,经历兴衰荣辱,品尝世态炎凉的故事,会看到人生如梦,色即是空的主题。但是当你读完全书的时候,你才会发现《红楼梦》不是对男女真爱的否定,而是对爱的执着追求。宝玉出家不是基于对爱欲的解脱,而是由于所爱被毁而愤然出走,是怀爱不欲的痛苦促成的毅然之举。
读《红楼梦》,只有仔细地、反复地品,才能尝到一些其中味。这伴读,恐怕连品读也算不上。只不过因为比你早点先多看了几遍全书,在细察各部的时候,能多衡量各部的关联,统观全局,《红楼梦》的其中味是说不完,道不尽的。有人说《红楼梦》是可以读一辈子的书,自然也不必急于一时读完。
我先带你读半回看看,下面是内容梗概。
【内容梗概】
作者开始以作者自云,经历一番梦幻之后,假借石头之口,撰此《石头记》。大发自忏之言,并对当日众多不让须眉的女子大加赞赏,要为她们立传。
写了两个神话。其一,女娲炼石补天剩下一块石头,弃于青梗峰下,幸遇一僧一道。石头得知人间富贵,不禁思凡,僧道告诫他,红尘乐事不能永久,转瞬间人非物换,晃然一梦。总会乐极悲生,到头来万境归空,怎奈石头执意要去享受人间的快活,央告僧道带它去投胎为人。经历一番人生如梦方醒后,复归大荒山无稽崖,并把经历刻于大石之上,后经空空道人抄回,给了曹雪芹写成此书,道人自诩情僧,谓此书《情僧录》。
上一篇:在山东村里面居住,老是要去县城,比较麻烦,想买辆车,请问有没有低首付的购车方案推荐?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