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春秋打乱,连年征战,为何没有外族趁虚而入?
中原,华夏,外族春秋打乱,连年征战,为何没有外族趁虚而入?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一是装备上的巨大差距。
在这里我先讲两个现代战争的例子类比一下。
一战时期,德军用马克沁重机枪在索姆河战斗中,仅用一天时间就打死60000名英军。
二战时期,波兰骑兵面对德国的装甲部队,被完全碾压并遭受毁灭性打击,导致波兰迅速亡国。
而春秋时期的北方诸蛮面对中原诸国,就相当于一战时期的英国和二战时期的波兰面对德国。先秦时期,秦国对犬戎、义渠,赵国对东胡、楼烦,齐国对山戎,毫无例外的都是碾压式胜利,犬戎入镐京还是因为西周出了内鬼,被里应外合所致。不仅如此,一直到两汉,中原王朝的优势还非常巨大。对此,“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陈汤曾经说过:“夫胡兵五而当汉兵一,何者?兵刃朴钝,弓弩不利。今闻颇得汉巧,然犹三而当一”。意思是到西汉的时候,汉兵对胡兵还可以以一当五,原因就在于汉朝武器的先进(比如西汉王朝的铁器制造属于垄断),这和上面英国、波兰面对德国是一个道理。
二是战略战术上的巨大差距。
两汉以后中原王朝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相持和溃败(大唐除外),让我们一直感觉他们天生就极其强悍,再加上史书记载的三岁能引弓,五岁能骑马,即所谓“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尤其是后来的名动世界的蒙古铁骑,简直就是古代的装甲部队,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们靠此实现了几乎半个地球的征服。
但是,他们的这种强悍其实是伴随着中原“尚武”精神的削弱而成的。或者说,无论是后来的女真还是蒙古,他们并没有比其先祖更加强悍,而是中原民族只重视磕头作揖和“以德服人”后自我弱化了。
这一点是有事实和史实依据的,他们的特点是马背上来去,虽然速度快、机动性强,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但是其短板却更为明显,就是没有章法,没有组织,更没有战术,而且他们入侵中原只有一个目的:抢劫,并且是抢了就走。这种情况下,虽然偶尔会打个措手不及,但中原王朝一旦有了准备,或者碰到蒙恬、李牧、李广、赵充国这样的名将,他们就只有一个结果:败,而且是大败。可以证明当时北方诸胡战力不强的案例就是穆公时期的秦国,与山东(崤山以东)诸国相比,秦国无论是开化程度还是社会生产力都是最弱的,这从他们与晋国三年三败就可以看出来。但是就这么一个最弱的诸侯国,在著名的“王官之战”后不到一年时间,向西灭国二十(西戎),拓地千里,完全控制了今甘肃、宁夏一带,史称“秦穆公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对技战术方面的差距,北方各族虽然有所觉察但却无力改变,因为他们没有文化,脑袋很少拐弯。这一方面的突破始于两汉,具体原因是汉奸的出现,像中行说、赵信等人,他们把匈奴们带进了一个全新的天地,并加快了各少数民族的进化,等到努尔哈赤的时候他们已经成精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春秋战国时期抵御外族入侵的主要是起源于黄河流域的华夏族!
华夏族自从出现的那天起,就成同时面临两大难题,一是流量大、流域广、水害频繁却又被称作“母亲河”的黄河,第二就是北部和西部的游牧民族。黄河泛滥和游牧入侵都是对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华夏族人民都是一个全流域性的问题,任何一个单独的组织都无法完成。在治水方面只能是把流域各段的治理权和抵御外族入侵的领导权分别统一起来。这就逐渐形成了一套高度集中化的社会组织体制,具体来说就是兵民合一的体制,农忙时在田间劳作,灾年或战乱时则集中救灾御敌。
所以,在这双重压力的作用下,黄河流域自远古时期实际上就在追求类似统一专制的格局,逐渐形成了专制主义下的大一统文化。商周王朝时期搞天下共主,秦汉王朝时期追求大一统,这并不仅仅只是统治者的野心,更重要的是整个黄河流域乃至整个北方地区共同的利益所在。实际上从三皇五帝时期开始至后来四千多年里,治理黄河和抵御异族入侵就成为历代大一统王朝最基本的职能。
明白了这些,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处在春秋战国时期大动乱下外族入侵为什么难以成功。
春秋战国时期,华夏大地虽然由若干个独立的政治、经济体的诸侯国统治,作为天下共主的周王室虽然名存实亡,但是自三皇五帝时期自周王朝两千余年来形成文化圈仍然影响着所有诸侯国。换句话说,各诸侯国实际上是处在一个完整独立的文明圈内的若干个体。这就是为什么诸侯国虽然在政治上无视周王室,但是作为文化象征的周天子,依然让天下人在心理上存在归属感。春秋五霸之所以能称霸诸侯,其中最为重要一点就是在政治上维护周天子的形象。对敢于单独侵犯周王室尊严的诸侯国,霸主们都会联络其他诸侯国予以讨伐。
对于入侵共同文明圈的异族,更是毫不手软!
以齐国为例,因为坚决贯彻落实“尊王攘夷”的既定国策,作为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对于打击入侵的戎狄部族没有丝毫的犹豫,而且是以霸主的身份组织各个诸侯国共同打击入侵者。齐桓公一生一共召开过九次诸侯国联盟(九合诸侯),其中有两次就是为了打击入侵中原诸侯国的戎狄部族。先后对进攻燕国的山戎和入侵卫国、邢国的白狄予以毁灭性打击。对于南方那个同样想获取中原霸权、半开化半文明的楚国,齐桓公以及后来的晋国也是同样的策略。经过一次次碰壁后,楚国才清醒的意识到要夺得中原霸权首先不能公开反对代表华夏文化的周王室而成为天下公敌。
到了战国时期,中原各国虽然彼此杀伐较春秋时期更重,但是对待外敌仍然还能保持相应的一致,比如合纵攻秦。另外频繁的战争促进了科技进步,各国军队的战斗力较春秋时期已不可同日而语。相比之下生产力落后的游牧民族与先前相比就没有多大改善,更难以同凶悍善战的中原诸侯国交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历史上第一个大乱世春秋战国,外族为何没有人入侵成功?其实原因很简单
上一篇:为什么现在《蜀山剑侠传》的知名度好像没有金庸古龙梁羽生的作品高?这是什么原因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