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从曹丕到曹叡,仅两代皇帝,曹魏政权却为何会日渐衰败?
曹魏,司马,士族从曹丕到曹叡,仅两代皇帝,曹魏政权却为何会日渐衰败?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从曹丕到曹叡,仅两代皇帝,曹魏政权却为何会日渐衰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从曹坯到曹叡二代,二代皇帝曹魏政权却日益衰败。
。。曹操末年和死后,曹操己没有擎天柱的大将,原來跟曹操撑场面的己经死的死了,老的老了,能人武将出现断代,所以曹坯在防卫孙刘時,已经不得意必须起用司马懿,从此以后在曹坯,曹叡二代中,有意无意地把司马氏的势不断扩涨,坯,叡二代后曹氏政权全在司马氏手中,魏帝与司马氏的关系,已经转化成前朝汉献帝与曹操的关系。最后曹氏被司马氏吞噬。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宗族、战争都是表象,根本原因是老曹家基因不好!
曹丕生辰是187-226年,从220年曹老大去世自己继承王位迫不及待进行禅让当皇帝,到226年年中去世,曹丕一共活了不到四十,当皇帝不到十年。留给曹睿的班底有镇军大将军陈群、中军大将军曹真、征东大将军曹休、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受领遗诏,共同辅佐嗣主曹叡。
曹睿生年不详,主流说法出生于204年,死于239年年初,同样三十多岁去世,仅当了十二年皇帝。留下来了曹爽和司马懿辅政。
同时我们看一下曹操的儿子,这些曹二代们,剧《三国志武文世王公传》记载:
武皇帝二十五男:卞皇后生文皇帝、任城威王彰、陈思王植、萧怀王熊,刘夫人生丰愍王昂、相殇王铄,环夫人生邓哀王冲、彭城王据、燕王宇,杜夫人生沛穆王林、中山恭王衮,秦夫人生济阳怀王玹、陈留恭王峻,尹夫人生范阳闵王矩,王昭仪生赵王干,孙姬生临邑殇公子上、楚王彪、刚殇公子勤,李姬生谷城殇公子乘、郿戴公子整、灵殇公子京,周姬生樊安公均,刘姬生广宗殇公子棘,宋姬生东平灵王徽,赵姬生乐陵王茂。
曹昂197年战死,胞弟曹铄早死,封相殇王;曹丕死的时候四十岁,胞弟曹彰三十五岁暴毙,胞弟曹植四十一岁忧郁病逝,胞弟曹熊早死,封萧怀王;曹冲十三岁便早死,胞弟曹据和曹宇活的比较长,都活到了三国末期甚至西晋建立。剩下的根本没什么名气,各位看到带“殇”的也不少,他们也全是曹操早死的儿子。
由此可以推断,曹操的子孙很容易就夭折,甚至很多孩子连当时的平均年龄都活不到。
这就造成了皇权动荡,皇权不稳外有战争,曹家怎么能长久统治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从曹坯到曹叡二代,二代皇帝曹魏政权却日益衰败。
。。曹操末年和死后,曹操己没有擎天柱的大将,原來跟曹操撑场面的己经死的死了,老的老了,能人武将出现断代,所以曹坯在防卫孙刘時,已经不得意必须起用司马懿,从此以后在曹坯,曹叡二代中,有意无意地把司马氏的势不断扩涨,坯,叡二代后曹氏政权全在司马氏手中,魏帝与司马氏的关系,已经转化成前朝汉献帝与曹操的关系。最后曹氏被司马氏吞噬。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曹魏的政权衰败,我觉得有一下四点原因。
首先在曹叡统治期间,魏国开国功臣渐渐陨落殆尽,如陈群董昭等。夏侯氏也渐渐式微,功勋曹氏也因为曹真曹休曹仁等人的死亡而一落千丈。魏国中央不得不更加倚重外姓,致使权力分散。
曹叡在位期间,魏国国力没有明显上升,反而还年年遭受着战争的侵害。其中比较著名的大型战争就有诸葛亮五次北伐,关中凉州一带不堪其扰。还有曹休大败亏输的石亭之战,新城之战,平定辽东之战。还有北方游牧民族,时时寇边叛乱。还有月月都有的成千上百的小型战争,都对魏国国力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破坏作用。
曹叡虽然为人果决明智,但他也有很多的弊症。首先是生活奢侈,修建的洛阳宫殿极其豪华精美,耗费无算。曹叡还喜欢好玩的物件和好看的装饰,花钱还没有节制,经常随意赏赐财富给臣下,甚至导致曹家的小金库都快要折腾空了。
曹叡还会做出一些很昏庸的事,他强迫一些已经嫁为人妇的女人重新改嫁给别人,自己还如游戏一般亲自许配。看到面容姣好的就自己留着,充入宫中以备宠幸。导致民心一落千丈。
除了上面四点,还有曹叡识人不明,明知道曹魏宗室到了后期,全都是酒囊饭袋。还是找亲戚托付后事。最后也只能矮子里拔将军,选择了曹爽,埋下了大权旁落的伏笔。《裴注三国志》中有这样一段话,说曹叡不去施舍恩德也不倡导忠诚的风气,更不去培养忠于魏国的基石,最后导致大权旁落,国家走向衰亡,简直就是一个悲剧。
这句话就是对这个提问最好的回答!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应该从三个方面看。
嗯第1个就是当时的政治氛围。自从汉武帝实行独尊儒术以后推行的察举制度,随后大概三四百年的时间形成了势力庞大而且盘根错枝的士族。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