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对于农村串亲戚你有啥看法?
亲戚,现在,农村对于农村串亲戚你有啥看法?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作为农村过年最普遍的一个习俗,在走亲戚时,你有过什么样的感受?欢迎大家评论留言,分享自己的故事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在农村长大,对于农村串亲戚这件事有看法。
1、避免不了的习俗
小时候在农村长大,串亲戚对小孩子来说都是最好玩的。这在当时是各家必不能少的习俗,娘家亲、父家表亲、远方姑亲、别县的舅亲,这些亲戚每2年都要相互走动。谁家来亲戚了也不稀奇,邻居就是打听打听,背后议论议论,也很有意思。但是谁家要是亲戚少,走动少,可就让别人笑话了。比起现在,早先的习俗其实人情味更浓,情谊也更深。
2、联络亲戚感情 消磨时光
走亲戚的目的主要也是联络感情。早两辈都是多子多女,孩子长大分家后就哪里都有。有远嫁的女儿,有养老的儿子,有当兵专业的哥哥,有远方的表亲,孩子多亲戚更多,因为家家都是那么多孩子。那时串亲戚都要带上点粉条、小米、大枣、鸡蛋等特产,带的不多都是情谊。因为路远,大都要住在亲戚家一晚,关系近的更是要住个十天半个月的。这个过程中,吃住在一起,亲戚感情更加深厚,主人家杀鸡炖肉也是尽可能的招待。要是招待不好,以后人就不来了,这要是传出去可就丢人了。串亲戚还能消磨农闲的时间,农忙是没有人串亲戚的。只有空闲的时候,农民又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串亲戚是最合适的。亲戚感情的深厚也带来了相互的帮助,谁家有事稍个信过去,第二天都是必到的。红白喜事大人小孩都来帮忙,非常热闹,就连办席也要亲戚越多,排场越大越好,这才显示这家人在村里地位,显示亲戚多,家族厉害。
3、现在的串亲戚
来到当代,串亲戚已经不同往日。孩子少些,又都在城里,小辈的把远支的亲戚基本都没见过,不认识。就算走的近的也都是过年过节去家里看看,匆匆吃顿饭就要走了。尤其是年轻人,开着汽车倒是方便,但早已淡了以前串亲戚的意味。亲戚间大都也住在城里,面对繁忙的都市,生活也被带的急匆匆起来。每年几天的假期也不够走遍所有亲戚,所以现在的串亲戚早已变成了形式,感情联络已经开始慢慢淡化了。当然,亲兄弟、亲姐妹、回娘家倒也是热闹,只是再远的就没有这么好了。
以前的串亲戚又联络感情又好玩,现在的串亲戚则淡化了感情,不如以前的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许久不见的亲朋,大家伙聊聊天联络感情,是人情味的一种体现!
一般而言,走亲戚是从正月初二开始的,能够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六,这就是整个拜年走亲的周期了,以前还有“初三姥娘初四姑,初五初六看丈母”等各种说法,热热闹闹的年味,天天忙忙乎乎,却也是浓浓的亲情。
可是,越来越多的人觉得,现在过年走亲戚跟以前不一样了,味道有点变了,再也不纯粹是亲朋间联络感情,而是在互相的暗自攀比,你买了房,他买了车,他年薪多少,她又升职加薪等等,虽然说不能一概而论否定全局,但是确实存在这种情形,而且数量不在少数。但是农村过年走亲的风俗习气,你又不得不一家家的去拜年,哪怕你明知某些亲戚不待见你,也得心不甘情不愿的去走一走,不然可能就要被指责“没家教”、“目中无人”。
但是,在很多人的心中(哪怕是亲戚),地位是用财富的多少来衡量的。你要是经济能力不行,那么在亲戚聚会中感觉话都说不上几句,敬酒桌上也没人会在意你。在咱们农村有一句老话“人穷别走亲,马瘦别走兵”,细细琢磨,古人传下来的话还是有一定深意的,人在穷困的时候少不了受一些白眼,人情冷暖也是深刻自知。但是,走亲访友是咱们农村的传统,更应该是纯粹亲情的牵绊,而不是各种物质的攀比。难道不是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从过去到现在来看,串亲戚的意义可能是大不相同的。
春节走亲戚、 回娘家, 是中国人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习俗它是亲戚间联络感情,互相慰问的一种亲情大交流。
不过过去走亲戚走的是情,而现在走亲戚,突然成了一种不得不走的形式。
过去交通和信息都不发达,亲戚朋友也无暇往来,因此春节时间成了老百姓休息和走亲访友的最佳时间 ,借此“串亲戚”的机会,一方面促进亲戚朋友间的感情交流,另一方面也保持了相互间来往的中华传统。
而现在可能现在生活压力变大,好不容易过个年想休息一下,却不得在亲戚家挨家挨户的走,然后再马不停蹄的赶回去上班。
也可能是生活条件好了,就像现在的现状,别说亲戚朋友,就连邻里之间也没有过去那种淳朴的交情了,很多人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活着。
随着社会的发展,每个人都各奔东西,相聚天南地北。值得肯定的是,只要亲情还在,这项传承就永远不会消亡,因为亲情是最好的纽带。
上一篇:公司启用外包公司代缴社保,请问和公司缴纳社保有什么区别?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