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照理说姜太公是更好的选择,为何周武王只选择周公辅佐成王?
周公,姜子牙,武王照理说姜太公是更好的选择,为何周武王只选择周公辅佐成王?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照理说姜太公是更好的选择,为何周武王只选择周公辅佐成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周武王为何让周公辅佐成王,这个问题并不复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一、血缘宗法制度下的必然选择。周公,即周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以叔辅侄,天经地义。武王在伐纣之后没多久便身染重病,当时天下初定,正是主少国疑之时,殷商旧人如管叔、蔡叔等诸侯蠢蠢欲动,四方诸侯也等着站队,在这个关键时刻,身为武王之弟的周公旦,自然是摄政监国的不二人选。
二、武王伐纣时,周公手持大钺,召公手持小钺,一左一右护住武王,所以,在武王诸弟中,周公和召公的地位最高。武王去世后,宗室之中,最有威望的就是周公。在后来的处理三监之乱的过程中,周公也显示出了卓越的政治、军事才干。
三、姜太公并非姬姓宗室,虽然深得文王武王信任,但终归是外臣,不适宜担任摄政监国的职责。
四、姜太公所擅长是的阴谋奇计,政务并非其所长。
五、天下初定,武王将姜太公封在齐国,实际是需要他在东方之地进行武装殖民,巩固东部政局的稳定。
六、最后一个原因,姜太公实在是年龄太大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姜子牙年纪太大了,也该让他休息了,况且现在有周公,不缺能辅佐新王的人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关于这个问题,史书上其实并没有详细的说明和解释。关于周朝的历史记载也比较少。所以我们无法得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是我们可以从中作出一点推测。
在进行分析之前,我们需要先修改一下问题。首先姜太公的贡献不一定最大,能力也不一定是最高。为什么呢?因为姜子牙只是名气大。姜子牙名气大的原因是他这个人的经历比较传奇。
在我的文章《在电视上是个顽童,在历史上他是怎样的?我们来揭开其神秘的面纱》中,我们会发现姜子牙的来历有很多种说法。《封神演义》中采用的说法就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因为《封神榜》这本小说很有名,不少读者阅读后会发现姜子牙出场率最高。读者会产生这种想法:周武王就是靠姜子牙打败殷商的。周武王建立大周,主要的功绩就是来自姜子牙,其他人都在打酱油根本没做什么事。
然而实际上我们仔细想想就会发现不可能。在古代的战争中,不可能光靠一个人来决定战争的走向。也不可能所有的英明决策都是一个人做出来的。所以姜太公贡献最大,能力最高的说法是不成立的。他所起的作用应该只是出谋划策而已。
其次,周武王并没有只让周公辅佐成王。周武王病死的时候,实际上是托付了四位辅政大臣。周公旦,姜太公,召公,太史佚。这四个人被称为周初四圣。周公旦负责指引成王。姜太公负责监护成王,召公负责更改成王的过错。太史佚主要负责提醒成王遗忘的事情。
所以真正的问题是:为什么周公旦会成为主政大臣,指引成王?
我们来猜猜周武王的想法。周武王选择周公旦作为主要的辅助大臣,有几种可能。
第一个可能是周武王脑袋发昏,纯属瞎选。周武王选择周公旦没有任何理由,就是当时心情一高兴。但我们想想铁定是不可能的。一个能够建立大周的人,内心的思维逻辑一定非常缜密,不可能感情用事。所以周武王选择周公旦是有原因的。这条猜测被排除。
第二个可能周公旦的德行比较好。在我的文章《周公旦的一些事》,我们知道周公旦从小就非常孝顺,对待百姓非常仁慈,与周文王其他儿子不一样。周公旦本来就有继承王位的资格。但周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所以只能辅助周武王。所以周武王可能觉得周公旦人品好,不会发生篡位的情况。我觉得这种可能是有的。
第三个可能是周公旦的才能比较优秀。周公旦在武王伐纣的时候并不是没有存在感的,而是也参与其中。只是《封神榜》中没有写出来。在击败商朝后,周武王举行仪式宣布纣王的罪行时,周公旦时作为护卫在场的。所以周公旦并不是没有才能,相反能力应该是非常突出,深得周武王的信任。所以我觉得这也有可能。
第四个可能是周公旦与周武王关系比较亲密。相比于其他的三个大臣而言,周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是周武王的亲人。其他三个大臣虽然共事很久,但从亲密度上来讲比不上周公旦的。我们经常会说亲戚朋友,不说朋友亲戚,就是这种传统思想的体验。所以我觉得这种因素也是有的。
你看看,周公旦人品不错,又是周武王的亲戚,能力也很强。你说周武王会吃饱了撑的,不选他当主政大臣吗?
后来周公旦见成王年纪太小,就暂时做“摄政王”。等成王长大能够处理朝政后就把政权归还。充分证明周武王的眼光是不错的。
当然,以上只是我的个人分析。因为我这里没有更多的历史资料,所以我也只能到这儿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姜太公文武双全,能力更强,为啥武王委托周公辅佐成王?
按照司马迁的描述,周武王是一位具有宏图大略的政治家,在灭亡商朝之后,并没有安于享乐,仍旧励精图治、废寝忘食,立社稷,改正朔,实行分封制,采用以殷制殷等策略,对于新国家的未来,武王考虑更多。这要详说原因不少,但最主要的,是以下几点:
上一篇:大蒜有哪些品种?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