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看待季羡林大师说的:“千万不要把人生观和价值观当做一个哲学命题来讨论”?
哲学,人生观,价值观如何看待季羡林大师说的:“千万不要把人生观和价值观当做一个哲学命题来讨论”?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如何看待季羡林大师说的:“千万不要把人生观和价值观当做一个哲学命题来讨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生观,价值观,属于社会学的范畴。本就不属于哲学的研究对象。它俩是关于人怎么活的问题。与哲学无关。
哲学,主要研究人认识世界,是思维方式方法的问题。季羡林这样说,很符合常识。很正常。
人生,价值,主要人的社会属性的研究主题。这个,孔老二很在行,专门讲一些人钻营往上爬的路数。其实,说白了就是处世。这个吧,正好是孔子与老子的区别。老子一般认为是哲学家,孔子则是思想家。老子主要讲天人合一,孔子讲神人合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
现在的人生观,价值观大多数比较简单,追求享受利益最大化,现在的人缺乏信仰,三观越来越模糊 ,真正的哲学是天道,人道顺应天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楼主好!你可能匆忙,把季老先生这句话看偏了,才有此问。简析几句,供参考。
【1,季老在讲家常语,不讲学术语。】
季老作为学者长辈,明知道“人生观、价值观”问题都属于哲学范畴,还说“不要当做”,可见他的本意不是讲学术问题,而是另有所指。注意,说“不当做”,不说“不是”,因此理解时,不要试图批驳季老没学术常识。这是对话题的基本判断,离此前提,都会看错或不懂。
显然,此话在强调学人注意三点:(1)对人生观、价值观的看法不要过于简单,将之直接等同于哲学问题。(2)对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需亲自在实践中检验,不要过早下定论。(3)对“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脑海里、嘴巴上、书本里,要在实践中去认识和学习,才能正确理解。
【2,“人生观、价值观”问题与哲学问题的差异性】
主要有五个:(1)前者是具体问题,后者是抽象问题。(2)前者研究人,后者研究世界。(3)前者是实用性问题,后者是理论性问题。(4)前者是后者的应用问题。(5)在现实生活中,前者比后者复杂的多。
【3,季老结论的根据】
季老的意思是,不宜把哲学思维简单挪用到对“人、价”问题的认识上,具体表现在五方面:(1)年轻的初学者没有人生经验,容易把学术问题作“简单化、直白化、机械化”理解,将哲学下的“人、价”问题看的过于死板,失去时代的现实性和判断的灵活性。(2)初学人容易将哲学当教条,把结论绝对化,把前人对“人、价”问题的看法当定论,不自觉间束缚自己的个性化思维。(3)初学人往往善谈哲学,而不会实用哲学,喜欢把哲学里的“人、价”问题过于抽象化,无限上纲上线,而脱离自己的实际,不觉自害。(4)初学者大多不懂“人、价”问题是社会问题,容易生搬硬套哲学根本原理,混淆“人与世界”的关系。(5)初学人大多不懂“人、价”问题是发展问题,需不断在实践中完善,不象哲学基本原理那样是固定不变的。
【4,季老话语的启示】
主要有两点:(1)哲学问题的应用性非常复杂,学人稍有不慎,容易被脑海里的“哲学思维笼子”困住,误解“人、价”问题。(2)研究“人、价”问题,不宜将之学术化为纯粹的哲学问题,而应将之看做有生命力的实践问题。
总之,理解“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容易走入“哲学式思维的死胡同”,或不自觉间“钻牛角尖”------这种思维定势,呆化问题,脱离实际,是季老分享的治学经验,很有道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是灵长类动物,因为进化论,脱离了低级趣味!也属自然科学!价值观,是人观察世界,获取更高标准食物和用品的过程!人类的聪明才智,将两者和二而一。终于冲出了奴隶,封建的王国,又开始一分为二。难道不是哲学辩证思维的过程吗?谢谢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他实际上是在宣扬:自私自利是人的天性,不要用哲理去约束,要和一般动物一样,“丛林法则”“弱肉强食”任其发展,“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吗。
然而,个人利益和公众利益恰恰是一对人类社会的主要矛盾。
研究人类社会不研究人生观、价值观行吗?这里面充满了各种矛盾,不用哲学思辨行吗?
研究哲学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各种事物的内在矛盾,研究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并通过实践解决之。
上一篇:一个群天天给大家讲股票,讲趋势,讲理论,但是超短线操作策略,他这样做图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