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既然艺术和人的精神境界相通,那么为何有时学习艺术的过程中会觉得枯燥乏味呢?
艺术,枯燥,乏味既然艺术和人的精神境界相通,那么为何有时学习艺术的过程中会觉得枯燥乏味呢?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艺术是干什么的?
艺术是让自己享受的同时辐射愉悦的光芒或可给人以教益陶冶人的灵魂的。
所以
在这个星球上
进化到天堂一样的理想的世界时
一定不是库藏着战略、常规武器
而是美食和精神食粮——艺术
所以
世界各国
安放在艺术馆里的价值连城的艺术品,不会再因为贫困、灾难……需要救助甚至遇到燃眉之急时
再把他换为银两
因为
有根本的估算和超前意识的人们
悟到了
艺术和美食
是人类的终极需要
籍此
能够流传千古和真正根本需求的艺术品,绝不再是愚弄茫然无知的只会用耳朵,不会用眼睛人云亦云的傻痴儿的虚无乏用的名人字画书画协主席理事“专家、教授,大师泰斗……”的玩意
而是像张芝王羲之张旭怀素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张择端范寛马远徐渭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夏尔丹梵高贝多芬阿炳施特劳斯罗丹雨果巴尔扎克余承恩施耐庵鲁迅等等给人带来视听盛宴的艺术瑰宝
能够让你枯燥乏味的
绝不是正在从事的艺术和完成了的艺术品,而是游离于艺术之外的糟粕
劳动节与发小朋友酒足饭饱后泡书店
目光停留在米勒素描和放大的古诗四帖上。一下午就是这两幅艺术作品和两位艺术家的话题
最后
朋友问我,你愣什么
我说
如果这两幅作品是这一刻出自我之手
诞生在我的灵感、境界里
会有人看我一眼吗?
——这是我恐惧和绝望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任何艺术的造诣只有到家了才会得心迎手,与人的精神境界相通快乐无比,但在学习中的枯燥乏味,是因为还没入门更没有乐在其中。不管是书法类或乐器类,通常在学习就是一个生疏艰苦过程,一个人如果想学一门艺,就要下决心更要刻服乏味的心里,一步步走虚心的学,只有努力去践行了,下了功夫掌握了技艺,情感才会自然融通,与一个人的灵魂精神才对称;因此要想学一门艺首先要刻服乏味的心里,也是先苦后甜,才能乐在其中。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艺术,它是人的某项技术达到一定程度时,这项技术就升华成艺术了,比如,绘画或者书法,画出来的画或者写出来的字,让人可以看清楚的同时又感受到美,那么就成为绘画艺术或者书法艺术了;深刻理解艺术,艺术是和人的精神境界相通的。
学习艺术一段时间后会觉得枯燥乏味,我以为主要是审美疲劳。自己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刚开进步很快,到慢慢的看不到进步甚至觉得自己在退步了,困此就会感到枯燥乏味,其实这是审美疲劳了,就像夫妻之间时间长了就没了恋爱时的激情而只有亲情一样。这时就需要加强理论学习,要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艺术,就拿油画艺术来说吧,要多去了解每个时代背景下的不同流派的艺术风格,这样就不会审美疲劳,所以提高自身的精神素养对学习艺术来说,显的尤其重要,精神素养提升了,艺术审美能力就提高了,只有不断欣赏和学习才能让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感到枯燥乏味。
自己的一点认识,希望能对你略有帮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不够爱!如果不爱艺术,肯定会产生枯燥乏味的心理状态,但若是真爱艺术,就算艺术虐你千百回,你也会甘心一次次地“受虐”,并乐在其中。
艺术涵盖的门类很多,包括绘画、音乐、舞蹈和戏剧等形式,虽然具体的表现方式不同,但都是借着某种特定的美感形式,来传达情感和反映生活。
以绘画为例,很多不了解绘画的人,会觉得画画是一件很浪漫的事。当一幅幅美妙的画卷展现在人们眼前时,的确能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以及心灵的启迪。但殊不知在艺术创作的背后,却凝结着画家们的挚诚热爱与长期的不懈努力。
绘画的具体学科分类也很多,每个专业也都有各自的技术技法体系,学画者在达到自由创作状态之前,都是需要经过长期严格的技术训练的,而这个过程往往会令人感到枯燥乏味,如果不是真爱画画,恐怕难以坚持下去。
但对于真爱画画的人来说,这些所谓的枯燥训练,就算不得是什么折磨了,反而会变成另一种乐趣和享受,或似游戏般好玩,又似是自由创作前的笔法试验性探索。
总之,一个人对艺术必须要真爱,才不会产生厌倦与乏味的心理感受。如果不爱艺术,就不必再继续痛苦地忍受;但若是真爱艺术,就请拿出真诚心来深爱她。
就怕你爱艺术爱得不够深,否则一定会有重重的惊喜在等着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精神与艺术是相同相知的,一个手画圆另一手画方会吗,很多人会在家尝试,旦往往别人所需要的并不是肢体的磨练呀,艺术能让人在同一支笔在分岔缺墨的情况下做出圆与方的结论…
上一篇:理姓有多少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