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未来几年中医学的走向会怎样?
中医,中医药,西医未来几年中医学的走向会怎样?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盘旋在我们中医头上的“真理”太多了。拒绝“真理”,从我开始吧。
宗教不能成为医学,也不能成为科学,但中医确实是医学,也有科学的成分,显然也不能成为一种宗教。可有些人非要把中医当成一种宗教来崇拜,于是,中医堕落了。
国家一次次拯救中医。为什么呢?因为你堕落了。堕落的原因虽然繁多,但中医人的不作为是最大的原因,其次才是国家政策的原因。
拯救中医就从我开始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果民间中医获得国,和地方卫生局的技术支持,我相信中医就不会厂藏头缩尾了,会重新兴旺起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刚刚评论了一位朋友的回答,其实一定程度上也回答了这个,所谓“走向”的问题。
首先声明,我非常喜爱中国的文化传统,尊重传统医学。
人类社会不能因为进步而否定前人的东西。
中国的传统医学作为一种文化传承,是值得我们骄傲的,也应该继承,完全可以申请非遗,供之于庙堂,我举双手赞成!如果从这点来说我是支持传统医学的。这可能也是各种传统医学最好的归宿或走向。
正如,令我们骄傲的首次实现了月亮背面着陆的探测器叫嫦娥,她分离的巡视器叫玉兔,为她做信号中继的卫星叫鹊桥,……
但是我也多少了解医学的进步,至于治病,还是现代医学好些。
现代医学有继承,也有创新,更多的是创新。
我们现在治疗疟疾会用青蒿素,中老年人可能常用到阿司匹林,化疗可能用到紫杉醇,但是无论如何不会拿青蒿去榨汁喝,不会去咀嚼柳树皮,更不会去剥树皮泡水喝。
这些便是进步!
说到柳树,美,但用它来治病吗?
古诗词中有很多美到极致关于柳树的句子,据说临别折柳,可能的原因之一,就是到异地之后水土不服,希望发挥它的“解热镇痛”作用,苦涩之味也可以令人想起往日家乡的美好时光。
唐诗那种美好的画面,我们当然应该传给子孙,我的娃娃在很小的时候就可以背诵很多唐诗了,但我不会在自己老了的时候,也肯定不会在他头疼的时候让他,去嚼柳树皮……
即如外国,医学的发展也大抵如此。
西方有占星术,放血疗法……。道理差不多。毕竟人的命运不是几颗星星的排列组合所决定的,放血也曾结束了伟大的华盛顿的生命!
印第安人、非洲土著、南太岛国都有自己的传统或古代医学,即使国内,也有藏医、维医、蒙医……如果嘲笑其他民族的“传统医学”,又凭什么理由推崇我们自己的?
道理其实是相通的,一切也正如,
现代航海不会用罗盘,
长途旅行不会坐牛车,
算盘也大多在博物馆里能见到,
阴阳八卦对二进制有启迪,但谁也不会用他去计算哪怕是1+1=2的算术题,
后母戊大方鼎和错金铜灯,是国宝,但用来煮饭或者照明,肯定远不如电饭锅和电灯好用,
……
这些扯远了,好了,其实划分为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似乎更合适一点。我们继承了传统的文化,为他而骄傲,我们同时也享受着现代的医学,给我们健康。
@头条健康 @呼吸科笔墨医生 @丁香医生 @三月森林 @杨园农夫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未来怎么样,未来当然会很好。别听网上那些中医黑忽悠,我先给你说一些事实:
1. 国务院于2016年发布《2016-2030中医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振兴中医药事业的未来规划;
2. 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正式颁布实施,从法律层面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3. 2018年,国际卫生组织(WHO)正式将中医纳入其业界权威的全球医学纲要,这意味着世界上最权威的医学组织对中医的认可;
4. 2019年3月召开的全国人代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上明确提出“支持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
看你的介绍,应该是中医学院的在校学生,要相信自己的选择,不要怀疑,努力学习祖国神奇且珍贵的中医文化和技能。在即将到来的九运,中医、国学等传统文化知识领域会迎来史无前例的大发展,中医的未来是非常光明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医进入生物化学时代。中医具开放性。具社会医学模式。应用阴阳,五运六气得到长足发展。发挥中医各家学说得以完善。中医理论在长期生活实践。他的理论也在不断地完善当中。有什么样时代科技。都能拿来应用。中医应用生物化学亦然中医。就是应用抗生素作辅助治疗。亦是中医。因为中药中没有抗生素。拿来用。中医没有癌证这个概念。亦可用中医理法方药。难道就不去治疗。是应用问题。任何时候中医就是中医。他的治疗方法范围也在方方面面。只要有益于人的健康拿来用。现代仪器诊断手端作为中医辅助手端,应用于中医。是自然形成的。中医亦可了解,现代解剖病理生理,进行物理生物生化辅助治疗,应用于中医。更是唯象的。相互交融的。垂直发展的。中医仍然是中医。西医仍然是西医。发挥中药药理与中药药性四气五味相适应。中医脏象与脏器相适应。应用于现代理法方药当中,解决中药现代药理和脏器理化过程,从而解决中药方剂中,主药的用量标准。更好地应用生物生化对中医脏象发挥。用仪器检查中医方剂实际疗效。亦是唯象的。唯象发展。脏象理论向超微结构发展。仪器化验生物生化应用。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