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你说是吗?
的人,远亲,闹市“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你说是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你若是比尔盖茨那样的,就算你住在珠穆郎玛峰上整天也有乌泱乌泱的亲戚找你!这就是人情事故!想当年苏秦游说无功而返,老爹爱搭不理,妻不下纫,嫂不为炊。等挂了六国相印,风光而回的时候,老爹接出了好几十里地,嫂子趴在地上不敢抬头,只是说:弟贵而多金!像这种至亲骨肉都是这种反应,可以看人性的另一面,或是真实的一面。
下面还有一句:不信单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钱人。虽然都是白话,一看就能明白。但是看过已后又是那么真实,让人唏嘘、这就是人情世故,这就是江湖。
细读《增广贤文》你会豁然开朗,会看淡这世上的纷纷扰扰。谢谢大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我对此问的回答是:富在深山有远亲,贫居闹巿无人问,这句话是从古到今流传的一句话,很实际也特别现实,现时代更为突出,形成的几个方面:
一,情义被利欲狂升冲淡,想攀富依贵,依权附势的人群多。看不起穷人也就是常态了。
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也激烈,从现实观点看,近利捧红的同时也彰显自身,但从道德、义理,仁慈来说,有失道义,因道义应是人品之首。
三,追星捧红的理性更突出,现在孩子受环境影响,志向多想当名星有钱,不当科学家了,这是个利欲狂妄的时潮。
人生十穷十富不到了,当然赖汉懦夫应例外,也许他会穷一辈子,其实,人生路是起伏不平的,低谷时会很窘迫。视利眼光的人群更会有的现状,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是人性使然,但我认同做人智慧应将\"捧红踏黑\"变成\"捧红不踏黑“。想这样做人应牢记一言:\"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做人应记人好处,助人难处,视利人情会犯下\"一斗米结个仇人的错误,因为看不起需要一碗米能救助的穷人。其实生存之道智商很重要,情商比智商更重要,能用高情商将众人情感有机统一,那你一定是个成就大事的人了。
人生智慧中厚德载物,厚德,善施为人品之首,多济助一些难中人,礼贤下士,是极高的修养,也为他日自身有难时有人相济。所以,物质看淡些,情意厚重些,你重情我更重义,那么,\"可以捧红,但坚决不能踏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乃俗人,俗人浅见,希望重位看官莫怪。本人认为,人都是自私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其实越有钱、有地位的人越自私。但是人们普遍认为,自己和混的比自己强的人来往,能沾到某种好处,所以一般人都朝富贵人家里涌去,去和人家来往,甚至巴结人家。而一般混的好的人,他都有自己的个性和底线,为了避免一些无用人的打扰,他们搬离闹市,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可是也有一些人,为了攀附富贵,不怕道路非常远、并且坎坷,去找人家。而一些混的特别穷的人,他为了能和人们来往,往往愿意住在人群之中,可周围的人,都怕穷人沾他的光,却躲得他远远的。正因为世态如此炎凉,才产生了《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的说法。各位老铁们,你们怎么看呢?请各位大师们赐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句话说穿了是人性,悟透了是人的自然生存法则。
趁利避害,嫌弃贫穷,攀附富贵,是人性中恶的一面,历来为人们所不齿。奇怪的是,“嫌贫爱富”现象一直香火不断,世间之人乐此不彼。人们早上还在骂某人看不起穷人,专往富人家里跑,但到了晚上,自己也不得不把身边的穷人凉在一边,提着礼物拜访富人了。
穷人之所以不被人们欢迎,是因为他穷,弱小,没有可利用的资源,而且需要帮助,他只能索取,无力付出。世间只有充满爱心的人才会帮他们。很多人自己都没有多余的,无暇顾及更穷之人。所以穷人的府上一直很冷落,就是家住大街闹市,也是没有几个人问津的。
富人之所以受人们追逐,是因为他富有,强大,手里控制的资源多,攀上他就能得到好处。人们往富人家里使力,相当于在庄稼地里施肥一样,总是有回报的。多数人为了自己获利,总爱往富人府上挤,所以富人的府上一直很闹热,即使远居乡下,也是门庭若市的。
嫌贫爱富往往还表现为,你昨天还是穷人,没有几个人瞧得上,但你今天突然富了,你的府上马上就热闹起来了。如果你昨天还富,本来府上是热闹的,但你今天穷了,那你府上也会冷清下来。
站在道德层面,嫌贫爱富是要挨骂的,人们表面上都会如此亮明观点。
站在有利于自己角度,嫌贫爱富很管用,多数人在行动上都会如此做。
如何才能统一呢?爱富可以,但不能嫌贫。人为了改变命运,屌丝为了逆袭,结交资源多的人是一条捷径。但千万不要嫌贫,因为这个贫穷之人就是曾经的自己,爱他们就是爱自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是一种社会现象,从古至今流传了上千年。至于意思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很容易理解,一个穷人哪怕身处闹市,也没有多少亲戚朋友愿意与你交往走动,而富有的人哪怕身处深山老林交通不便,也会有很多人愿意前往走动探望,希望获得些利益得到些帮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大致可分为感情和利益两种,基于亲情友情爱情等等感情下的交往,情真意切是人类美好的人际关系。基于利益之下的交往就是赤裸裸的相互利用的关系,往往有利可图就有关系,没了利益就分道扬镳。虽是一句俗语,却道出了人心看穿了人性悟透了人的生存法则。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