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看电子书完全找不到看纸质书的那种感觉?
纸质,电子书,感觉为什么看电子书完全找不到看纸质书的那种感觉?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什么看电子书完全找不到看纸质书的那种感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邀请。我个人的体验是,看电子书就是玩手机的感觉,反正拿着手机在看书,会被孩子爸爸斥责玩手机,孩子也会这样误以为,看书还是要拿本纸质的在手上,才有点样子。再者,看电子书真的伤眼,时间一长就难受,而且很容易受各种跳出来的信息干扰。不是研究发现电子产品用多了人会傻吗,我对这个有点相信,所以我看电子书时常觉得在自伤,为了减少各种心理负担,还是尽可能看纸质版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去超市买东西,给你三种付款方式选择: 一、现金;二、银行卡;三、手机支付宝;你愿意用哪种方式呢?这个答案还用说吗?
再来看一个成语故事: 韦编三绝。
春秋时期的孔子十分爱好学习,到了晚年更是坚持研究《易经》;孔子反复钻研该书,把该书的捆竹简的牛皮带都磨断了三次,终于把研究的心得写成十篇文章,这就是《十翼》。
后人把《十翼》与《易经》附在一起,作为《易经》的补充部分。
在孔子生活的年代,中国的古人还没有发明造纸术。因此古人们的“书”也都不是“印刷品”,而是用刀将文字镌刻在竹简上的。
一片竹简上可以镌刻的字数可多可少,从地下出土的竹简来看,最多的一片上刻有七八十个字,最少的只有七八个字。
这样的话,一篇文章或者“一部书”就需要很多片竹简。于是,古人们就用“丝”或者麻绳将竹简联起(装订)起来。为了经久耐用,往往用牛皮做成的绳子(叫做“韦”)来代替其它材料。
而“韦编三绝”讲的就是孔子在编纂《易经》时,串联《易经》的牛皮绳断了三次(当然这个三次是虚数,或许更多次)。形容孔子学习钻研之刻苦。
故事讲完了,你说孔子有读纸质书的感觉吗?孔子觉得爽吗?孔子还会“不亦说乎”吗?
纸质书的出现是孔子死后多年的事儿了。所以才会有另外一种说法,叫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有当古人发明了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以后,学习(读书)才真正成了一件贴近老百姓的乐趣。
人们往往对古人读书过目不忘、倒背如流的功夫赞不绝口,个中原因除了古人们的勤奋以外,恐怕那个时候书籍(竹简)的宝贵,数量少,不宜携带和查阅有关吧!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科技与互联网的发展,电子书横空出世;近几年智能手机的普及更是让电子书走近了千家万户,大中小学课堂。
老实说,虽然读电子书闻不到油墨那独有的香味,但是电子文档强大的功能却是纸质书所望尘莫及的——电子书同样也可以做笔记和批注;可以插书签;可以摘录。
最大的方便之处在于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还可以查阅字典或者资料或者联网搜索你想要的任何数据。偶有心得体会,网络还可以帮助你迅速传给你的朋友圈分享。
当然,电子书的出现还可以节能环保,省去了大量造纸用的木材以及印刷厂的人工成本。另外,智能手机便于携带;想想如果当年孔子周游列国时,拿着智能手机电子版的《易经》会是什么范?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俗话说得好,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就是在不断辞旧迎新中进行的。
也许将来某一天电子书也会被淘汰——只需要在人的大脑中植入芯片,就可以将百科全书融入你的脑细胞,凭借着你的意愿随时可以调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电子书没有纸质书有感觉,首先呢没有书墨的清香,没有翻阅的声音和触摸的感觉。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纸质书,因为纸质书看完了很有成就感。放在那我心情也会好很多,虽然电子书吧,小。方便。但是我觉得读书需要一种感觉,电子书给不了我这种感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那是没有灵魂的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认为主要以下几点区别:
1、电子书比较伤眼睛,不如纸质书看着舒服。看电子书不利于健康。
2、纸质书可以在书中画线,做笔记,可以更好的思考,而电子书更难操作。
3、纸质书可以进行跳读,通过目录选择适合自己看的,可以有意识的精读和跳读,而电子书则比较麻烦,不适合快速阅览。
4、纸质书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你可以进行拆解,将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剪下来贴笔记本里,方便以后学习看,而电子书则没有这个功能。
5、纸质书可以很休闲的去享受,去慢慢回忆其中的故事情节,而电子书十来页才能顶纸质书一页的内容,给人的思考不足。
最后,看纸质书更多的带来是一种思考,一种学习,电子书更多的是一种追剧。
上一篇:王者荣耀小乔新皮肤“丁香结”被实捶,确定为6元皮肤,你感觉这皮肤品质怎么样?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