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岳阳楼记》是千古传颂的名篇,而作者范仲淹却没选入唐宋八大家中,为什么?
唐宋,古文,范仲淹《岳阳楼记》是千古传颂的名篇,而作者范仲淹却没选入唐宋八大家中,为什么?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二、"唐宋八大家"的选取标准
而什么成为"唐宋八大家"的选取标准是要从"选文的目的"、"编者的文学立场"与"古文家的文学创作立场"三个方面来看。
古代尤其是明清以来的越来越多的文人会进行文选的编撰,根据编者的身份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提供学习范本;商业销售盈利。前者最有名的就是《唐诗三百首》最初是为教育自家族内子孙而编订;后者最负盛名可以算是《江湖集》。而《唐宋八大家文钞》算得上是前者,而茅坤编订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为当时的文坛创作树立标准,因此选取八位典型的古文家的作品。
而茅坤作为"唐宋派"的代表人物是坚定拥护"文必唐宋"的观点,故而选取皆是出自唐宋的古文家是毋庸置疑的。而最难能可贵的是茅坤在选取代表的时候并非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来,而是带入了一个学者的眼光来进行考量。对我国古典文学文体发展史稍微有一些了解的就可以知道我国古典文学的散文发展先秦诸子算得上一个高峰,而真正的佳作是在韩愈"古文运动"之后再起的。而韩愈柳宗元作为"古文运动"两大核心人物,不但写下诸多的名篇更是各有自己的文论,令从者有迹可仿。而欧阳修王安石的入选也正是这个道理。
而且茅坤以及沈德潜都是最为纯正的儒家文化的拥护者(这里不做儒家文化的详细分支)因此他们对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的选择一方面是他们可以作为一个很优秀又有可以模仿路径的古文创作榜样,另一方面也在于他们四人是纯正的儒生。
三、范仲淹的"文道关系"
在上面解释了对于韩柳欧王的选择原因,想必有些读者会对而"三苏"曾巩的选择产生怀疑,确实"三苏"和作为"临川派"重要代表人物的曾巩的创作思想并不是纯正的儒家思想,尤其苏轼是很典型的儒释道融合的产物,和韩愈算得上两个极端。这正是茅坤高明之处,他选择最重要的标准并非是对儒家思想的绝对拥护,而是"文道关系"的辩证。他虽然偏重对道的阐述,但是极其反对文过道的同时,也是不太赞同道过于文。"三苏"与曾巩的文章就是可以将文道关系把控到他欣赏的一个平衡点。
而打开范仲淹的文集,其散文大致可以分为赋、表状、奏疏、书、序、跋、论、记、碑、墓志、荐举、杂奏。其中政论散文占据大多数,虽然他的创作手法尽可能吸取古文派与昆体的长处,但是他更注重文学的政治教化的功用,这就导致他的散文创作常常是理过其词,像《岳阳楼记》这种文道兼备神采飞扬的篇目过少,而不被茅坤等后代编者所认可而不被编选为"唐宋八大家"之列。
在文章的最后还是想要对范文正公的散文创作给一个评价——虽然他的创作更偏向于对"道"的阐释,但是其创作思想的"质文互救"论、"风格论"以及"体势论"都是很有可取之处,也正是这些文论思想的存在,对范仲淹散文创作的研究还是远远不够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众所周知,唐宋时期的“唐宋八大家”,代表了当时中国古文发展的最高峰,所谓的”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可是想到这些人的时候,难免就也会想到宋代当时另外的一位大文豪,他就是——范仲淹。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千古知名,其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倾倒了无数文人雅士,甚至后世不知多少做官的把它当成座右铭,这其中的家国情怀绝对不是一般的什么酸腐文人,钻营政客所能理解的。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你看范仲淹的词,照样不逊于任何人,只是他的文学才华长期被自己的政治才能与军事才能所掩盖,其实不能这样说,他的文学才华是什么才能也掩盖吧不了的,一片《岳阳楼记》胜过他人无数无病呻吟酸腐诗文。范仲淹身居高位,又愿意干也肯干实事,当时西北边陲乱的一匹,范仲淹兢兢业业,稳定了局势。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范仲淹写的,简简单单的几个字意境无穷。其实他的诗歌文章真的不逊色于八大家里的任何一人,只是可能他是真的没有那么多时间来写那些散文一类的东西,所以才没入选到“唐宋八大家”里。
但是范仲淹光耀千古,给后人留下的远超八大家里的某些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范仲淹的主要贡献在政治上,比如领导庆历新政和镇守边关(延安)。在文学造诣上,范仲淹也达到了非常高的位置,其《岳阳楼记》、《渔家傲》等作品也是千古名篇,一直入选学生课本,读过书的都学过,而且要求背诵。但由于他在政治上的贡献更多,相对文章诗词数量和“唐宋八大家”相比较少,就没有入选唐宋八大家了。
范仲淹的情况和王安石类似,王安石也是诗文大家,但是由于主要贡献在政治上,在推行改革上,所以好像文名就不是特别显著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造就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被列为中学语文教材,除见证了其文学造诣之高外,对现代同样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以《唐宋八大家》编者的目光来审视,入选《唐宋八大家》的都是主张古文运动的人物,也都是师从韩愈的流派。同时在文学创作上比较专业。说实话“三苏”除苏轼外,其苏询、苏辙的文学造诣及贡献也能说一般般。
上一篇:周末同学群唱歌,开头语怎么说?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