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孔子听到一种音乐,着迷得“三月不知肉味”,这是一种什么音乐艺术?
孔子,不知肉味,音乐孔子听到一种音乐,着迷得“三月不知肉味”,这是一种什么音乐艺术?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指的是孔子出使齐国时,恰巧齐王举行盛大的宗庙祭祀。齐国是韶乐和武乐的正统发源地,孔子在这里痛快淋漓的聆听了三天韶乐和武乐的演奏,进一步印证了韶乐和武乐两者在表演风格和内容形式上之间的不同之处。而孔子出于儒家礼仪教化的信念,对韶乐情有独钟。从齐国回来后,终日弹琴演奏,如痴如醉,一连三个月,连在睡梦中也反复弹唱,吃饭时也在时时揣摩韶乐的音韵,投入到以至于他一贯最喜欢吃的红烧肉是什么味道都品尝不出来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于是,就有了“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之至于斯也。’”的记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也想听听!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应该是音乐在找知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三月不知肉味\"典故来历
三月不知肉味典故出自于《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朱熹集注:“盖心一于是,而不及乎他也。”言下之意此等乐美何等迷人。
《韶》乐是流行于贵族当中的这种乐美古乐。孔子对音乐很有研究、音乐赏析能力很高,闻《韶》月而不知肉味,这种夸张的修辞手法从侧面不得不说他在音乐方面的造诣和古乐的魅力。
二、《韶》乐之美震撼孔子
由于每个个体对乐曲之美的体会和领悟均不相同,这个与听者当时的经历、体会、情绪有很大关系,《韶》乐恰恰契合了孔子当时的心境,自然感觉优美至极,竟然三月不知肉味,可见其穿透力已深入孔子之心,让孔子体会到了另一种精神文明,同时饱餐了一顿精神美食,可谓快哉。
三、乐曲对人的影响
唐以前除官方有专门的乐坊等音乐创作演艺机构外,就是民间的音乐人及乡间野调,普通大众很难接触到\"高大上\"的音乐作品,再加上典籍记载和历史传说,这些宝贵的经典的音乐文化流传至今,随着历史变迁和审美观的变化,如果我们今天能听到上古雅乐未必能入你的耳朵。
音乐的形式多种多样,人们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前提下更多在追求精神领悟的需求,而音乐正是其中之一,一首曲子不能满足大多数人的审美需求,但是依然会在某个点上震撼到心灵,那么这个曲子就是优质的,是自己所需要的。
时至今日,能使得大众三月不知肉味的精神食粮少之又少,对创作者而言,也很难创作出满足大众审美需求的优质作品。我相信我们生活中也存在能触碰到心灵的、让人久久不能回味的、不知肉味的作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孔子对艺术的着迷,与艺术融合一体的心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应该是可以达到共鸣的音乐,可以心有所感的音乐。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