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么用一句、一个词语或者一段描述,证明你看过鲁迅先生的作品?
枣树,鲁迅,看客怎么用一句、一个词语或者一段描述,证明你看过鲁迅先生的作品?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们中国最伟大最永久而且最普遍的艺术就是男人扮女人。——鲁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从来如此便对吆。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茴香豆的茴有几种写法:《四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学语文课本里面他的作品很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中国的法斯德挑冋情一担访郭沫若,见郭穷极,扫兴而归。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窃书老孔的茴香豆!以及高大的皂荚树!紫红桑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多不多?不多哉,不多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部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
这是鲁迅小说《药》中的一句,至于小栓如何咳嗽、老栓如何和刽子手做交易、吃人血馒头等情节,早已经淡忘得模糊了,唯有这句话再清楚不过。
每当看到随处可见的圈圈看客,就不禁想起“被人提溜着脖子的鸭子”,鲁迅先生的眼光太独到了,不愧是学医的,看人看到骨头里。鲁迅笔下的看客:踮起脚尖,身体前倾,伸长脖子,脑袋后露出光溜溜的细长脖颈子,恨不得把两个眼球突出来变成一只青蛙,或干脆把眼球长在额头上。现代看客之于过去看客,不过在于衣服亮丽了、脖颈粗肥了、脑袋后面缺了根猪尾巴而已。
“好凑热闹”,这是外国人给国人贴上的标签。中国的围观文化,古已有之,城乡皆同。
相信大家都见识过农村的葬礼——出殡,家里死了人,无论喜丧还是悲丧,几乎千篇一律“喇叭轿子童男女、唱戏磕头作大揖”,恨不得把悲剧演成喜剧。“吹喇叭、唱大戏”,吹给谁听,唱给谁看,自然不是给逝去的亲人和家属,而是给围观的看客。扮演看客角色的大妈大婶们,像鸽子聚首一样凑在一起,七嘴八舌、评头论足,李婶说张三家的嗓门大,张妈却夸李四家的鼻涕多。这种“围观出殡”还产生了一个专用词汇曰“看殡”。
城市里同样也少不了看客。在我所住的小区市场旁的一个拐角处,每天都会围着一圈油腻大叔,虽然没有里三层外三层一般密不透风,但前排的脑袋和脑袋之间,必定会再插上一个脑袋。你无法从外面看清里面到底正在发生着什么,不过可以通过传出来的声音作出准确判断:“啪、啪、啪”,声音高尖而响脆,那一定是在摔扑克;“哐、哐、哐”,声音钝重而震耳,那绝对是在下象棋。
我一直弄不明白,这些牌友和棋友,在甩出一手好牌,或走出一步好棋时,为什么要和手中的纸牌棋子过不去,把棋牌摔得震天响?扑克多半不是打破的,而是摔破的。看真正的高手对决,以四两拨千斤,却敌于挥手之间,正如太极大师迎战武林高手,以柔克刚,不见发功,胜负已定。牌友棋友们真正想要获得的也许只是一种仪式感,不但摔牌敲棋可助声势,圈圈看客亦可令他们血脉偾张。
上一篇:有哪些描写古人发奋读书的诗句?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